《荷塘月色》优秀教案38(《荷塘月色》优秀导入语)(2)
时间:2025-05-29
时间:2025-05-29
生 听觉和嗅觉。
师 好的。接下来,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这一段,选出自己喜欢的一些句子。
师 请大家谈谈各自比较欣赏的句子。
生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一句用的比喻比较奇特,用裙来比喻叶子。
师 那你能说说这句表现了叶子的什么特点吗?
生 写出了荷叶的形状。舞女的裙应该是说她们在跳舞时的舞裙,可以随舞女的动作动起来。
师 你很有想象力。那么这句话就可以说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 比喻,以动写静。
师 你理解得很好,还能否举出一些以动写静的例子来吗?
生 (一时反应不过来)……
师 请坐。你已经把这句理解得很好了。我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里是不是也用了这种方法?
生 是的。用“闹”这个动词写了杏花盛开的情景。
师 不错。这种以动写静的手法今后大家在阅读时要多注意,领悟它们使静物“活”起来的作用。好,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来谈。
生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这句话除了使用通感的手法外,我觉得作者观察的细致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因为如果只写静态的荷叶,似乎就有些乏味了。
师 你说得很好,很有鉴赏力!的确,作者抓住这一霎间的“动”来使月夜中静谧的荷塘出现了一种变化,实际上这种变化是为了突出“动”还是“静”呢?
生 应该是突出“静”。
师 大家同意吗?
师 很好。荷叶、荷花、荷香,还有那微风过处形成的“波痕”,这一切正是作者在此时所见到的景物,一句话概括就是:月色下的荷塘。
板 书: 月色下的荷塘。
|
师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五段。先请大家概括这一段主要的描写对象。
【生默读思考。】
师 这里的“所见”又是什么呢?
生 主要写了月光。
师 是的。这一段的“所见”的确是以月光为主,那么请大家总结一下,在这一段里,作者都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手法去写月光的。
生 用比喻。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一句用“流水”作比喻,把月光写得动起来了。
师 而且还有一个动词——
生 泻。
师 对。不过,这个“泻”是怎样一种“泻”?
生 “静静地”,很安静。
师 正因此,这个词也符合当时的环境特征——
生 一个月夜。
生 这里作者还用影来写光。比如“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师 (追问)除了以影写光,还运用了什么手法?
生 这里又一次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像这一句“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从视觉转到听觉。
师 (鼓励)学以致用,对于通感这种修辞,你掌握得很快。接下来大家看看以上几位同学所提到的这几句话,实际上是对一个对象从两个角度来写,哪两个角度呢?
生 (议论)正面和侧面。
师 很好!在明白了这段作者“所见”的内容之后,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内容了——
板 书: 荷塘上的月色。 |
师 下面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这两段文字,注意体会作者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所取得的效果。
知识拓展
师 请大家把课本合上,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多媒体课件显示:
(1)___________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___________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___________的舞女的裙。___________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2)微风过处,送来___________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3)叶子本是肩并肩___________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4)叶子底下是___________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