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书记诗词《秋登嘉峪关感怀》赏析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龚书记诗词《秋登嘉峪关感怀》赏析
龚书记诗词
秋登嘉峪关感怀(孤雁入群格)
二00六年九月十八日
祁连雪色入云端,目尽黄沙飞马鞍。
子夜稀星秋月白,霜晨楼角玉人寒。
千年不见胡杨倒,一度当逢烟柳残。
长戟铁衣烽火烈,几多血泪染雄关。
点评:
前人写嘉峪关的诗词很多,大多是从不同角度描绘大漠雄关的瑰奇景观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对古战场的感慨。此诗亦然。一到嘉峪关,强烈的感受到了这里的秋天与别处不同,“祁连雪色、目尽黄沙”。白色的祁连山顶直插云霄,远望黄沙飞扬。“飞马鞍”这里是概指,也为下文做铺垫(古战场)。它表现的是一派空旷辽远的萧瑟。开头两句,作者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云:“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秋月白”指皎洁的秋夜月亮。夜空澄清,星星稀朗,月亮泛出晶莹的白光。一“白”字是最恰当不过的。“玉人”在诗词中多指美丽的女子(唐元稹《莺莺传》:“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早晨,楼角已经现霜,玉人在寒冷的夜里一夜未眠,担心征战在外的丈夫。一个“寒”字顿生悲凉意境。颔联写作者登上嘉峪关后,把时间定格在古时候,这是对当时环境的一种想象,却如身临其境,一“白”一“寒”,把读者带进了当时关外苍凉空旷的古战场。颈联选取两种特有的植物(胡杨、柳)入诗,进一步深化主题。胡杨是北方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极度干旱的大沙漠周围。它能任凭沙暴肆虐,任凭干旱和盐碱的侵蚀,以及严寒和酷暑的打击而顽强地生存,又被人们称为“沙漠英雄树”。人们这样赞美胡杨: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铮铮铁骨千年
铸,不屈品质万年颂。胡杨有顽强的性格,也有独特的美。古人曾叹“前路少垂杨”,作者想到的是当年一度烽火不断,烟雾笼罩的柳林已经残败了。而胡杨却死而不倒,依然顽强地与嘉峪关一道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昭示着岁月的沧桑。这也是一种民族精神!
我们不难想象,作者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想象
上一篇:MACD顶背离和底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