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特性的仿真研究(2)

时间:2025-07-08

湍流大气中的光强起伏

58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

1大气衰减效应

1.1

吸收效应仿真

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大气会对激光产生吸收作用。设强度为,的单色光通过厚度为肌的大气薄层,

不考虑非线性效应,光强衰减量d,正比于,及舭,即:

d,/,=(,’一,)/,=口dJll

积分后得大气透过率为:

(1)

r=,/,o=exp《一Iad,I)

(2)

对于水平均匀光程,上式可以简化为:

r=exp(一aL)

此公式即描述大气衰减的朗伯定律,表明光强随传输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规律衰减。

斜程路径传输透过率可以表示为:

(3)

●9876

。。

趸。

i;

一!r

r=expl—sec妒Ia(A,J11)d^I

暑n5

(4)

§il

o《”

。o

毒。3

2,OO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式中:A为激光波长;a为大气衰减系数;£为水平传输距离;H为斜程路径的垂直高度;9为斜程路径的天顶角。对于斜程路径传输,大气消光系数随高度而变化,所以计算透过率时需要对路径求积分。仿真不同衰减系数下的大气透过率与距离的关系见图2。1.2散射效应仿真

200

Distance/km

图2不同衰减系数下的大气透过率曲线

Fi昏2

Annospheric

transmissi帆cuⅣeaHenuati∞coemcient

underdiffeI℃nt

大气的散射是由大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的反射或折射所造成的,这些颗粒包括组成大气的气体分子、灰尘和水滴等。纯散射没有能量的损失,它只是改变了能量的分配方向。大气对光束的散射可分为分子散射和粒子散射,在近地面大气层中,分子散射的影响是很小的,叫瑞利散射,散射系数随波长、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见图3—4。对任意波长,造成光能量衰减的主要是悬浮粒子的散射,叫米氏散射,散射系数的一般计算模型如下:

盯:卢。(A):挲fW

(5)

、^,

式中:y为大气能见度,单位为km;A为激光波长,单位为斗m;口是不同能见度对应的常数,仿真结果见图5。

19

87

43

Height/km

2●D

图3瑞利散射系数随波长的变化

Fig.3

图4瑞利散射系数随海拔的变化

Fig.4

图5

Fig.5

Mie散射系数随距离的变化Vari砒i伽of

Miescattering

V秭8ti伽《Rayleigll

scanering

V鲥撕∞ofRayle妯sc蚍ering

c∞mcientwitllwaveleng【|I

co幽cientw油height

coemcientwithdistance

大气的吸收表现为当光波通过大气时,大气分子在光波电场作用下产生极化,并依入射光的频率作受迫振动,而光波为了克服大气分子内部阻力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这个能量的一部分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当入射光的频率等于大气分子的固有频率时,就会发生共振吸收,此时吸收出现极大值。因此分子的吸收特性强烈地依赖于光波的频率‘7|。为了减少吸收引起的衰减,空间激光传输系统所使用激光的波长都选择在大气窗口附近。

激光在大气中传输特性的仿真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