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11)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
26世界历史2011年第6期
增加了约2.58近1倍。而同期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产出分别为1.38亿英镑和4.94亿英镑,
①人口增长既为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倍。又没有抵消人均产出的增加。生产和人口增长的适
从而最终提高工资。当比例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劳动需求状况,
再次,英国的增长模式也有利于劳动阶层的改善。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不仅是原发型的,而且是源自大众消费品生产的增长。棉、毛等纺织品生产的扩张同时满足的是国内和国外市场,这种模
1819至1846年间的式不同于20世纪诸多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以棉纺织品为例,
而每年出口的比例在50%—55%,其余满足国内需最终产值从2940万英镑上升到4670万英镑,
②可见,求。很大的比例和产出量是用于国内消费的,国内需求的增长拉动力相当明显。实际收入改善是维持消费需求增长的先决条件。这本身就说明,与以出口、固定资产投资为增长发动机的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更有利于劳动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最后,生产率的持续提升。工业革命中技术与制度的革新带来了生产效率的不断进步,这一特点在新兴制造业和交通建设业中尤为突出。这些行业因此有能力体现出工资的相对优势,并吸引劳动力流入,从而实现扩张。实际上,这也就是自由环境下劳动力结构转型的内在动力。
“改善”此外,本文不认为的结论与工人生活状况“困苦”相矛盾。这个逻辑可通过下例来说明:
一个人原来每天只吃得起一个馒头,吃不饱,现在每天能吃两个馒头了,仍吃不饱,换而言之,仍很困苦,但我想没有人会否认他比以前改善了。改善与否是变化趋势,与水平高低无关。工业革命时期
而是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利益的许多群体。其中,技术工人、部分英国工人并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工资较多的工人,工厂工人的生活相对比较好。恩格斯提到特别是家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挣点钱的
③但”在大家都有工作的时候就吃得好:饭桌上每天都有肉,晚上还有猪板油和干酪。那些工厂工人,
无技术的普通工人则难免受到经济萧条、失业、低工资的困扰,生活不稳定且生活水平低下,下层工人尤为如此。前文援引的工人家庭开支状况就已表明那类工人的生活确实很困苦。克拉潘是20世纪那场争论的肇始者,他提出了生活水平改善的观点,但在其书中呈现的种种工人生活状况同样也
“困苦”,“改善”能说明大量存在。因此的结论并不是对“困苦”的否定,而是体现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同时,劳动阶层的财富所得比例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的确并不乐观。有学者估计,英国1759年
④可见财富分配更利于资本一方,1867年为0.577。的基尼系数为0.509,而非劳动一方,且差距还在
扩大。
[本文作者徐滨,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欧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天津300387]
(责任编辑:任灵兰)
①
②
③
W.A.科尔:《英国经济增长1688—1959》,282页。菲利斯·迪恩、第8、W.A.科尔:《英国经济增长1688—1959》,菲利斯·迪恩、第187页。:《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恩格斯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55—356页。
上一篇:钢的加热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