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南京大学军理复习纲要(4)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争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赢得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就必须以强大的综合国力做后盾,以卓有成效的战争动员作基础,以全民参与作保障,人民战争并没有过时。必须高度重视人民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克敌制胜的作用。其次,要树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创新的理念。人民战争理论是开放的理论,是能够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理论。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决定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从工业化社会的传统战争形态中走出来,跟上信息时代的要求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与传统的人民战争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作战指导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时代、国际战略形势不同了,技术条件及作战对象不同了,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群众基础、武器装备以及战场条件等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清人民战争面临的挑战是信息化战争样式的挑战,将人民战争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发挥信息化的牵引和推动作用,摆脱传统意义上的人力密集型人民战争思想,树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科技密集型人民战争理念。二、创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的力Δ构成和参战方式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政治上要靠人民支持,战场上要靠人民参与,装备上要靠人民支援,物资上要靠人民保障。后备力量、科学技术、经济实力、动员机制等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实践人民战争必不可少的要素。人民战争归根结底是由参战力量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参与战争,我们要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国情实际,努力对实践人民战争的力量构成和参战方式进行创新。首先,要创新力量构成。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武器装备如何先进,人始终是人民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人民战争主要力量构成是在武器装备技术上与敌相差悬殊的人民军队、为数众多的民兵、游击队和支持他们的广大群众。现代人民战争,则要有一支有战斗力的民兵队伍、预备役部队和掌握了现代战争知识的人民群众。创新力量构成,就是要完成参战力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庞大型向强大型的转变,从政治思想、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军事素质、组织结构等方面努力提高后备力量的综合素质,使人民战争的力量构成切实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针对信息作战的战场特点,利用我国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信息领域人才资源丰富、民间信息技术精英众多的优势,大力加强担负起平、战时信息防护、网络渗透反渗透、病毒攻击反攻击、技术保障等任务的民兵信息攻防分队建设>针对现代战争敌人极端注重对重要军事、经济、政治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现实,依托现有的民兵应急分队和专业技术分队,本着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快建立建强一支能够对重要目标进行有效伪装防护、抢修抢救的寓于民间的防护抢修分队。其次,要创新参战方式。传统的人民战争通常是将敌人“放进来”打,集中兵力形成人力优势“积小胜为大胜”。人民群众通常是以出钱、出力、出物为主要方式,以直接配合或保障军队作战、间接地参与地面对抗为主要方法。随着信息化战争客观条件的变化,这种参战的方法和形式已不适应战争需求,必须加以改进和创新。现代信息化战争主要表现为战争持续时间大大缩短、消耗巨大、往往是以信息化平台作支撑的精确打击为主要攻击手段,非接触作战特征明显。针对这种信息化战争需求,人民群众主要是努力发展各项生产,从根本上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军事科技水平,为军队提供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并根据战场变化,采取有效的信息支援、政治支援、经济支援、外交支援等方式间接地保障和支援战争。也就是说,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由以往的人民群众直接参战为主转向间接参战为主,由以往的人力和物力支前为主转向以智能和高技术支前为主。其中,围绕信息技术的参战支前是创新的突破口。三、创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发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要实现从传统人民战争向现代人民战争的转变,就必须将过去一切行之有效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注人“信息化”的内容。只有充分结合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勇于和善于创新,研究新战法,用全新的思维创造出信息化战场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才能真正发挥人民战争的威力。首先,要构建“大战场”。要从世界和我国当前的安全形势出发,抓住历史机遇,树立牢固、持久的国家信息战、
上一篇:美国气瓶DOT规范及气瓶标记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