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日关系史(通选课)(4)

时间:2025-04-27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通选课)

10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与日本政府互换了条约批准书,并与日本天皇实现了历史性的会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从此正式生效。它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开辟了中日两国外交的新纪元,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1980年代的中日关系

198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新高潮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从1979年开始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 外方针与对日政策发生巨大变化。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日关系在“联合声明”与“和平友好条约”的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1983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第一次应邀访问了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在1982年5月赵紫阳总理访日确定的“三原则”的基础上,与日本方面确立了“和平友好、平等互利、互相信赖、长期稳定”的指导中日关系的“四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0年代,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士不断互访,政治对话全面展开;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协商、对口合作,形成了中日互惠合作的体制。与此同时,民间交流进一步扩大。

在友好合作的稳固体制下,中日经贸关系在1980年代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中日贸易规模扩大;资金、经济、技术方面的合作加强。而且,中日之间的科技与文化交流也不断扩大,形成了空前频繁、丰富多彩的高潮。

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发生政治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中国。日本政府保持了冷静态度,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取消对华制裁,1991年8月,海部俊树首相访华,日中关系率先得到全面恢复。在两国的努力下,中日关系再次走向常规。

在1980年代中日关系的高潮时期,两国也出现过摩擦和矛盾,对邦交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主要是日本如何对待历史问题和如何处理台湾问题,以及两国的经贸不平衡等问题。

三、1990年代的中日关系

1990年代初,苏联、东欧巨变,冷战结束。中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日本政局 变幻、内阁更迭频繁。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两国开始构筑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

199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日本,这是他首次对于西方大国日本的访问。10月,日本天皇明仁访华,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199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之际,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日本。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国家元首的第一次访日。经过与小渊惠三首相的会谈,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基础上,11月26日,两国发表了《中日联合宣言》(但因双方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存在分歧,两国首脑并未签字),就中日两国建设“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达成了共识,从而构筑了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框架,把中日关系的发展推向新阶段。

200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30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指出中日间的几个敏感问题是:1、历史问题,2、台湾问题,3、钓鱼岛问题,4、日美安全合作问题,5、战争赔偿问题,6、关于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7、光华寮问题。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通选课)(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