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12)

发布时间:2021-06-05

标 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 主要阵地:《新青年》

10.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思想影响及局限性。

主要内容:① 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攻击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③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胡适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b.陈独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c.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④ 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思想影响:①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 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 ③ 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④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⑤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⑥ 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局 限 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11.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在中国传播的?

① 开始传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一些新文化人士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

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② 系统介绍: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

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③ 进一步传播:1920年,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

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继出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问题”与“主义”之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出现“问题”与“主义”之争。胡

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回击,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⑤ 扩大传播: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等刊物都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纪念活

动,这些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07高三历史必修3考点分析(结合课标)(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