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第二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 副本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教材版本:人教B版
课题: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房山中学 丁兆荣
授课班级:高二十班(文科班) 课型:新授课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例,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感受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 通过亲自动手画图,定性地画出椭圆,再通过坐标法定量地描述椭圆,进而从感性到理性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归纳出椭圆的定义.
(3)能根据椭圆的几何特征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会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
(4)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和对成美.
(5)能够运用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2)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三、教学过程 (一) 椭圆的定义
多媒体演示嫦娥二号绕地球的运行录像 ,描绘出运行轨迹 。 问题1 嫦娥二号绕太阳旋转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椭圆)让学生再列举一些椭圆形的例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意识到椭圆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学习椭圆的有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问题2 动点按照某种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叫做曲线,那么椭圆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轨迹呢?
1.我们以前学习过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圆的定义 2.我们是怎样画圆的呢?请同学们画画看。 3.“圆是动点P到 定点O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说成“圆是动点P到 定点O的来回距离之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行不行? 4.(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块硬纸板,并发给每一位学生两颗图钉及一根定长绳子)
现在把这根绳子的两端分别系在两颗图钉上,并分别固定在两个点上,并保持拉紧状态移动铅笔,请画一画会是什么样的曲线?(先多媒体演示,再让学生去画)。 问题: 在绳长 (设为 2 a )不变的条件下,
(1)当两个图钉重合在一点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 (2)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图形是什么?
(3)当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
(4)当两图钉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图钉之间的距离吗?能画出图形吗? 问题3 根据上面的作图实践,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吗?
上一篇:医检教学大纲--妇产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