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皖审稻水稻品种(5)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产量水平: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31.9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7.76%,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1.70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6.10%。
特征特性: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淡绿,后期灌浆快,熟色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4万,每穗实粒数111.7粒,结实率90.9%,千粒重27.9克,株高100.4厘米,全生育期161.0天,与对照宁粳1号相当。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感纹枯病,中感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73.3%,垩白率29%,垩白度
2.0%,胶稠度8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4%,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0-30公斤,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公斤左右;机插秧5月20-25日播种,每亩用种量3.0 公斤。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湿润育秧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旱育秧秧龄以25天为宜,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8-20天。中上等肥力田块每亩栽1.6万穴左右,基本苗5-6万;肥力较差的田块栽1.8万穴左右,基本苗6-8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肥料运筹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在中期稳健的基础上,适时施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水浆管理掌握前期浅水勤灌,当茎蘖数达到20万左右时,分次适度搁田,后期湿润灌溉,成熟后7-10天断水,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要注意黑条矮缩病的防治。
宁粳2号(W262)
品种来源:南京农业大学用武运粳7号×晚粳9707,经系谱法于2001年选育而成的常规晚粳品种。
品种试验情况:2003-2004年安徽省双季晚籼区域试验,平均亩产分别为439.8千克和524.3千克,比对照种M1148分别增产9.5%和4.6%,均达极显著,2004年安徽省双季晚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4.6千克,比M1148减产1.3%。
上一篇:水稻SSR引物表
下一篇:中国交建“营改增”指导手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