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环境污染_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5)
发布时间:2021-06-11
发布时间:2021-06-11
第6期 杜 江等: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间延后;转折点出现时间差距最大的为废气排放,前后相差018844个百分点,差距最小的为废物排放,相差仅01088个百分点。可见,控制变量的引入改变了烟尘与二氧化硫排放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但对其他4类污染物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仅改变了转折点的出现时间,这4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相对稳定。
表3 两类曲线估计结果比较
Tab.3 ContrastsofTwoKindsofResults
加入前(第一类)形状
wS3gdS1S2
倒U形倒U形倒U形正U形正U形倒U形
转折点(%)41.132542.001141.471137.644936.310242.3682
加入后(第二类)形状倒U形倒U形倒U形正U形U形不显著U形不显著
转折点(%)40.499841.913142.355538.1070--
829
进一步恶化)?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城市化发展并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规模的扩大,与之相伴随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科技水平的高度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和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等,众多因素共同对环境质量的变化产生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也发现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控制变量的引入不仅改变了转折点出现的时间,甚至可以完全改变某些环境污染指标同城市化之间的U形曲线关系。这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可以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环境政策法规等措施来适当改变城市化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鉴于提前达到转折点可以减少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对于目前还处于倒U形EKC左半段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环保政策,从而使得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越过倒U形曲线的转折点,以降低城市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了6类环境污染指标(废水、废气、粉尘、烟尘、二氧化硫与废物)同城市化水平和控制变量(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变动、地区单位GDP能耗与经济增长率)间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4类污染物(废水、废物、废气和二氧化硫)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另2类污染物(烟尘和粉尘)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正U形曲线关系;控制变量的加入改变了烟尘与二氧化硫排放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并没有改变其他4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而仅仅改变了转折点出现的时间;贸易开放并不一定造成环境的恶化,/污染天堂0假说在中国不成立,这是因为受到贸易技术外溢作用和国家对环保型新技术的开发、采用的影响,而一系列旨在保护环境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也有效地减轻了对外贸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污染物排放的重要因素,工业产值占GDP总值的比重越高,产生的污染越严重,而农业产值占GDP总值比重变动对不同污染物排放产生不同的影响;单位GDP能耗越高,所产生的污染越严重,技术进步引致的单位GDP能耗下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伴随着经济增长,当城市化发展达到并超过了参考文献:
[1] PearceD.Economicsofnatural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
[M].NewYork:HarvesterWheatsheaf,1990.215~289.[2] 张坤民,温宗国,杜 斌,等.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M].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吴玉萍,苛锁成,宋键峰,等.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
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3,21(2):239~245.
[4] 田晓四,陈 杰,朱 诚,等.南京市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0污
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4):410~413.
[5] 王宜虎,崔 旭,陈 雯,等.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
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2):142~146.
[6] 胡明秀,胡 辉,王立兵,等.武汉市工业/三废0污染状况计量
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4):470~474.[7] 邢秀凤,刘颖宇.山东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计量分析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58~61.
[8] 王志华,温宗国,闫 芳,等.北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的验
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40~47.
[9] 黄金川,方创琳,冯仁国,等.三峡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
关系定量辨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2):153~158.
[10] 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
科学,2005,25(4):408~414.
[11] DindaS.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hypothesis:asurvey
[J].EcologicalEconomics,2004,49(4):431~455.
[12] CopelandBR,TaylorMS.Tradeandtransboundarypollution
[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5,85(4):716~737.
H,e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