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哲学思考(3)

时间:2025-07-07

人的本质和存在方式的过程。由此可见,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客观基础,它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客观必然性。

三、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的统一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毛泽东在其哲学名篇《实践论》中明确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客观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不会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永远不会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它表明,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不仅要与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现实相一致,而且要与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相一致,不能让思想落后于现实发展的阶段,必须使思想观念随着实践发展阶段的推移而不断调整和更新。换言之,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使思想认识与客观现实相统一。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相统一的认识论原则要求人们随时进行实践活动。因此,培养实践能力也是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则的内在要求。这一原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不培养这种敢于而且善于实践的思想观念,敢于而且善于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的实践能力,就很难做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会在日益加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中茫然失措、止步不前,不能承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哲学思考(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