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笔记(6)

发布时间:2021-06-11

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德国克里斯泰勒1933年提出中心地理论揭示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贝利等人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等研究,逐步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城市体系内容:职能、规模、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4)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城市内部各类土地规划布局有一定的模式和运行规律,一般可归纳为三个理论,均与城市的经济地租密切相关。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1923年提出,城市划分为5个同心圆。居中是中央商务区(CBD),第二环是过渡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是通勤区。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有内向外扩展,并继续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影响城市活动分布的四项基本原则,

7、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式

1)可持续发展

1987年,联合国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1992年,联合国发布《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变革现行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2)知识经济与科技创新

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底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

知识经济四个特点:

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展资源;

信息技术-使知识以有限知识传播;

服务产业-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人力因素-空前重要。

高科技园区四种类型:

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以大学所提供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基础;

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地域联系;

技术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投资;

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项计划;

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3)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

城镇体系结构性变化

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的管理与控制、研究与开发和制造与装配三个层面集中在同一城镇--城镇体系水平结构。

城市规划笔记(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