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专用(教育学、普通心(2)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师范教育等几个部分。(2007真题)
7.世界各国学制改革的共同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他体系,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想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⑶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2006)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促进政治民主,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域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文化史教育资料的来源,制约着教育资料的发展;文化作为一种氛围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现代教育的开放性还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008)
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6.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7.素质可分为三类:先天的自然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
8.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进而也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9.成熟以及所导致的年龄阶段特征也对教育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格赛尔的爬楼梯实验和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2004)
2.教育目的的构成:人的身心素质(核心部分),人的社会价值。
3.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4.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本名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5.教育目的确定的理论观点: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我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培养劳动者和建设者、要求全面发展、具有独特个性、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确定教育目的的两大理论:个体本位论(卢梭)和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
8.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的关系:培养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就是说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独立个性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不排斥。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所说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同向的个性化。我们并不赞成与社会利益、社会秩序背道而驰的个性。(2007)
6.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学生既要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要充分发展其所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全民素质的使命。(2008)
2.教师的德性:善心;责任心;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