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长效机制(2)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节日、民族体育、艺术相结合,从班级、学生会和学校团委三个层面开展活动将民族常识教育引向深入。由校团委和学生科负责筹划,统一要求学习内容、办黑板报和举行主题班会,班级之间展开竞赛和交流活动,增进团结,加深友谊。在平日开展唱一首民族歌曲,跳一个民族舞蹈,进行民族歌曲、舞蹈的会演,举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小型、有意义的体育竞赛。
(3)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社会参与与体验,促使学生从认知转化为情感。让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到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在参观中了解了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和生活习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自主、自理的能力,增进各族学生之间的友谊、真诚、友爱和崇高的民族感情。 3.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1)组织运作机制 将德育工作纳入学校组织系统之中,使德育在学校整体工作中正常运作并发挥作用。建立并坚持由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负责德育的一体化运作机制(一体化不同于一元化),有效地协调并发挥教务科、总务科、学生科、团委以及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明确各方职能,形成教育合力。 (2)队伍管理机制 我们主要抓好主体队伍、辅助队伍和校外队伍三支德育工作的基本队伍。主体队伍指班主任,辅助队伍指任课老师和后勤人员,校外队伍是指家长和社区工作人员。三支队伍各司其职,相互不可替代,认真落实“学校处处有德育,事事是德育,人人搞德育”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关措施,以促使“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由口号转化为行动。 (3)流程管理机制 努力使制定计划—指导实施—检查总结—考核激励—学习培训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流程。任何管理,只有当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产生内在和外在的有机联系才会真正见效。为此,我们重视三年规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的制订和每月、每周主题教育内容和项目的选择,并辅之以必要的检查、督促、反馈,做到活动有总结,工作有总结,学期有总结。同时加强考核、评优、聘任制度。如制定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考核分过程性评价(即每月考核)和阶段性评价(即年度考核);坚持表彰优秀,推动合格,不合格者不聘任的原则,完善班主任、教师的考核评优的励制度。 同时还运用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班主任、课任老师、等进行培训,并在教师之间组织学习和研究,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和育人能力,从而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断深化,使各项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为维护我中庄中心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
上一篇:衡水湖历史人文生态文化建设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