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电脑游戏(4)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52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游戏”作为符号的直接意思是“用于玩的物品或方式”,是没有任何过失的;而当它与电子技术结合后的含义除包括“休闲”、“愉悦”外,还包含“幼稚”、“沉迷”,甚至“暴力”、“色情”等消极的概念。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这些含义都是文化赋予的,消除这些文化上的含义应该从游戏这一客体本身和游戏的使用主体两个方面入手:
1.电脑游戏的革命
如果说,游戏开发商无法从商业利益的漩涡中走出来,电脑游戏就需要一次强制性的变革,因为如果没有颠覆性和革命性的创造,任何策划出的游戏肯定又是以往游戏的重复。具体的措施可包括,社会管辖机构重新制定对游戏市场的管理条例,按暴力、色情的不同程度把游戏分为不同等级,对游戏内容充斥血腥和裸露内容严重的作为限制级游戏,开发商要在包装上标以醒目等级标志,以方便家长替孩子选购正确的产品,严格规定该种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渠道。加强对公众电脑屋和游戏厅的监督和检查,建议在网吧划分成人区和儿童区。从某种意义上讲,。
,者、教师中,形成“精神”与的形式分离和内在结合,以便把先进的审美观念、深厚的人文精神、平等的性别表现手法融入其中。
建立一系列成体系的游戏评价规范,如同电影的“奥斯卡”奖,经历百年的磨炼,终于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审美原则,把人的视觉和听觉刺激放到次要的位置,越来越深刻地追求像人性的呼唤、伦理的展现、价值的牺牲等常常带给人们心灵的反思与震撼的哲理性东西。不可否认的是,电影中女性角色的真实化和完整化就是这一原则下的美丽收获。如果游戏界能尽快总结一套完备的评审方法和理念(包含对艺术性、操作性、哲理性、智力、画面、音效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而不仅仅以销售额定优劣,就可以推动游戏由野蛮向艺术殿堂转变的进程。
事实上无论电脑游戏还是电视电影,它们所表现出的性别倾向只是社会性别文化的表层结构,而根植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文化的“心里沉淀”部分才是最难改变的文化的深层结构。被传承了几千年的性别文化已经形成其自身的传承逻辑,如何在这种严密的循环中找到突破口及其困难的事,而更困难的事是即使我们找到了突破口,应该如何采取行动。
电脑游戏作为一门新兴艺术,不能依靠一个人来完成,它需要分工协作,并动员一切的社会力量(包括学校、传媒、社会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现阶段要先从倡导和呼吁开
始做起,充分认识倡导的重要作用。倡导新的性别文化观念,呼吁大众传媒正确的性别文化导向,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社会理解和支持,反对性别文化霸权。当舆论的支持逐渐高涨,响应的人们越来越多,足以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人重视的时候,才有可能采取更有效措施去影响和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
2.教育范型的转换
游戏的主要受众是青少年儿童,所以从儿童起培养正确的人性观和世界观,当然也包括对男女两性在性别、文化和对社会不同重要性的意识培养,是在社会文化方面进行游戏理念修复的一种尝试。社会生活都是文化的反映,我们期待社会性别观念和文化观念的更新,就更应该把努力放在那些游戏的主要受众者身上。
,所以,那无,残酷竞。传统的教育理念是男性思维的,它的学科分类(通常将课程按照语言、文学、艺术、数学、科学、历史、地理、或社会研究等等学科来组织)虽然在历史—度起到进步的作用,但是,它有许多弊端。首先,它只反映了人类能力范围的一部分内容,并且还预设了学生的学习结果的不平等。其次,它是按照有利于某些阶层的利益的政治原则来组织的。第三,其内容并非是每个学生都需要的知识。这种教育范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倡导竞争,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不友好甚至仇恨。从实质来看,现代教育的症结在于,它是根据男性社会的标准和方式来构造的。如果要彻底改变现代性别教育残酷竞争的现状,势必要有所创新。针对教育的症结,要彻底改变儿童教育中这种竞争的教育体制,必须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组织教育:在教育中弱化男性思维模式,融入更多的女性思维。男性的思维方式可以用“剑”来形容,它是攻击性的、容易造成等级制的,对自然会采取利用和掠夺的态度;而女性的思维方式可以用“圣杯”来形容,是包容的、合作的,对人、对自然、对社会采取发自本质的关爱态度②。
作用到实践领域,它就是倡导一种“关爱教③育”,以替代现行的“竞争教育”。“关爱”是女性的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也是合理教育学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接受这样的普通教育:指导并帮助他们去关爱自己、他人、动植物、自然环境、人为环境和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一教育模式就是用女性“关爱”的本性作为关爱和照顾儿童的原始职责。关爱
(下转59页)
上一篇:高压变频技术在风机中的应用
下一篇:玩转鼓浪屿之最佳旅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