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_的浅析及启示(3)

时间:2025-05-03

的工具性、有效性和操作性,更具有科学精神的规范性、求真性和创造性。科学精神才是科学真正力量之所在。(3)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研究。并力图在深入把握和客观分析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上同时寻求二者的结合点,探索中国现代独特的文化形态。

(2)“李约瑟难题”自身的立场

西方社会,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许多西方人持有这种东西方互为对立和排斥的观点,即“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两者永不相遇”。同样,在科学界也存在类似的观点,即科学东方主义:科学只存在于西方,东方根本没有科学,或者说西方科学是科学,东方则是非科学。这是自牛顿力学之后的现代科学带给西方人的辉煌的科学殿堂、伟大的工业革命,以及惟我独尊的信念和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从而产生出其一:科学东方主义。甚至于东方的科学中的技术成分也被视为非科学。“李约瑟难题”的比较项“科学”是指科学的精神,同样也是科学东方主义的表现。该难题本身就表明了一个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结论。虽然他同样用了“中国科学”的概念,一方面是关注中国科学的命运,但也仅是对中国文明深厚情感的一种寄托。

所以,笔者认为“李约瑟难题”本身难以成立,更谈不上该难题的解如何,人们求其解是徒劳的。李约瑟难题也只是作为中西科学问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在起作用。

(3)“李约瑟难题”的启示

1848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与西方社会进行接触开始了近现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这其中也有科学问的交流。但主要特征是被迫的。而直到20世纪初开始的以“民主与科学”为特征的新文化运动则是国内学者主动探索中西方文化间的碰撞,影响至今。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则开始了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崭新一页。一直到1978年主要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新秩序的阶段。而1978年开始的改革和开放,则是新一轮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热潮,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内则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

万 

方数据汤正友:“李约瑟难题”的浅析及启示

社会目标的新阶段。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好中西方文化间的碰撞,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关键,也是牵涉到我们每一个人自身的问题。从“李约瑟难题”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历史的启示,特别是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不说其中有很深刻的思想观念上的传承关系。

首先是社会建立起更加健全的科学发展的的机制与环境,使得我国能够在科学方面迅速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是涉及民族发展的根本大计;其次是思想观念方面应更加开放和创新,我们应接纳一切先进思想,并且要和我们自身思想相融合;还有就是重新审视科学发展与人的关系,科学发展使得人的发展经过自然人、社会人和自由人三个阶段。这也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实际说科学必将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并进一步实现更高目标的天人合一。

费马大定理被德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称为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因为这个问题产生后的近400年问,世界各国数学家对此问题的探讨,产生了很多宝贵的数学分支、数学方法、数学成果。而对“李约瑟难题”的探讨希望也是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引导我们把目光放开来,钻下去,不仅在学术上知其然,而且帮助我们借古鉴今,指导现实的活动。希望本文粗浅的尝试能够引出更多的探讨和见解。

【参考文献】

【l】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M].上海:三

联书社,1989.

[2】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M】.南京:江苏人民

出版社,2000.

【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4】李约瑟.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J].自然杂志,1990,(12).[5】王善博.追求科学精神:中西科学比较与融通的哲学透

视[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

[6】吕乃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5.

李约瑟难题_的浅析及启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