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难题_的浅析及启示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总第41期SumNO.41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maIofNanjingRadio&TVUniVers时
2005年第4期
NO.4.2005
‘‘李约瑟难题”的浅析及启示
汤正友
(扬州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扬州225002)
【摘
要】本文从“李约瑟难题”在中西文化中的科学环境中粗浅地分析中西文化关于科学精神的差
异,得出“李约瑟难题”只是作为中西方科学精神交流中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在起作用,进而从该难题中得到启示,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交流,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目标。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f中图分类号】N09
科学精神差异启示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459(2005)04一0034一03
“李约瑟难题”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比较的热潮中出现,随即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因为以往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与比较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哲学和人文思想方面,科学的因素则是处于很次要的地位。虽然科学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就是国内一些学者所追求的,但当时国内学者注重引进和介绍西方的科学(即所谓的“赛先生”),这反而在今天被一些人称为是当时的中西方科学间的一次融通。但笔者以为情况并非如此,这只是当时的一种倾向,即把西方看作是科学王国,而把本国的科学看作是非科学,更未从中西方文化中比较科学精神的差异。在他们那里,中西方科学间的差异被扩大化,甚至中西方科学问的融合都不存在。直到“李约瑟难题”的出现才引起国内外学者对中西方科学的比较予以关注和研究。
李约瑟博士于1954年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首次正式提出这一难题:
为什么近代科学、亦即经得起全世界考验并得到合理的普遍赞扬的伽利略、哈维、维萨留斯、
发展起来的?
后来,李约瑟博士在1969年又重述了该难题:
中国在16世纪以前的科技发展在许多方面超过西方,何以现代科学崛起于欧洲而非中国?
1990年李约瑟博士在90华诞之际,在国家《自然杂志》撰文《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进一步重申该难题: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化中成长?
“李约瑟难题”从科学精神中比较中西方科学的差异,的确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见解。但李约瑟本人及国内外的科学家和科学史家对该难题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始终未得到该难题一致的终解。但该难题并未妨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比较,反而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比较,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速度加快的因素之一。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和加入WrO后更加全面的开放,世界经济的融入,市场经济价值理念的深化,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进一步加剧,中国现代化进程进~步加速。
格斯纳、牛顿的传统——这种传统注定会成为统一的世界大家庭的理论基础——是在地中海和
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或亚洲其他任何地方
【收稿日期】2005~06—29
【作者简介】汤正友,男,助教,扬州广播电视大学。
34
万方数据
上一篇:英语美文赏析 带翻译
下一篇:贷款卡(编码)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