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检测、及常用修复方法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汽车零部件的失效、检 测、及常用修复方法汽车检测与维修
主要内容1零件的失效 2零件的检验方法 3零件的常用修复方法
1零件的失效汽车零部件失效分析,是研究汽车零部件 丧失其功能的原因、特征和规律;目的在 于:分析原因,找出责任,提出改进和预 防措施,提高汽车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失效的概念 失效的类型 失效的基本原因
失效的概念定义:汽车零部件失去原设计所规定的功能 称为失效。 失效不仅是指完全丧失原定功能,而且还 包含功能降低和有严重损伤或隐患、继续 使用会失去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零部件。
失效的类型汽车零部件按失效模式分类可分为磨损、 疲劳断裂、变形、腐蚀及老化等五类一个零件可能同时存在几种失效模式或失效机理。
汽车零件失效分类失效类 型 磨损 失效模式 举例
粘着磨损、磨料磨损、 汽缸工作表面“拉缸”、曲轴 表面疲劳磨损、腐蚀磨 “抱轴”、齿轮表面和滚动轴承 损、微动磨损 表面的麻点、凹坑等 曲轴断裂、齿轮轮齿折断等
低应力高周疲劳、高应 疲劳断 力低周疲劳、腐蚀疲劳、 裂 热疲劳 腐蚀 变形 老化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穴蚀
湿式汽缸套外壁麻点、孔穴
过量弹性变形、过量塑 曲轴弯曲、扭曲,基础件(汽缸 性变形 体、变速器壳、驱动桥壳)变形 龟裂、变硬 橡胶轮胎、塑料器件
失效的基本原因引起零件失效的原因很多,主要可分为设 计制造(设计不合理、选材不当、制造工 艺操作不当等)、工作条件(包括零件的 受力状况和工作环境)以及使用与维修三 个方面。
基本原因 工作条件
主要内容 零件的受力状 况
应用举例 曲柄连杆机构在承受气体压力过 程中,各零件承受扭转、压缩、弯曲 载荷及其应力作用; 齿轮轮齿根部所承受的弯曲载 荷及表面承受的接触载荷等; 绝大多数汽车零件是在动态应力 作用下工作的。 汽车零件在不同的环境介质和不 同的工作温度作用下,可能引起腐蚀 磨损、磨料磨损以及热应力引起的热 变形、热膨胀、热疲劳等失效,还可 能造成材料的脆化,高分子材料的老 化等。
工作环境;
基本原因
主要内容
应用举例 轴的台阶处直角过渡、过小的圆角 半径、尖锐的棱边等造成应力集中; 花键、键槽、油孔、销钉孔等处, 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些形状对截面的削 弱和应力集中问题,或位置安排不妥当;
设计制造 设计不合理;
选材不合理; 制动蹄片材料热稳定系数不好; 制造工艺过程 产生裂纹、高残余内应力、表面质量不 中操作不合理; 良; 使用; 使用维修 维修; 汽车超载、润滑不良,频繁低温冷启动;
破坏装配位置,改变装配精度;
1.1 汽车零件的磨损 零件的摩擦: 1、零件的摩擦: 概念: (1)概念:两物体相对运动使其接触表面间产生运动阻力的现 象称为摩擦,该阻力称为摩擦力。摩擦的存在, 象称为摩擦,该阻力称为摩擦力。摩擦的存在,不 但使动力消耗增加, 但使动力消耗增加,而且还会引起零件接触表面的 磨损。因此,汽车各零件的相对运动表面之间, 磨损。因此,汽车各零件的相对运动表面之间,通 常都采用润滑油来进行润滑以减轻磨损。 常都采用润滑油来进行润滑以减轻磨损。 汽车零件75%的失效由磨损引起 汽车零件 的失效由磨损引起
2)摩擦的分类: 摩擦的分类:按零件表面润滑状态的不同,摩擦可分为: 按零件表面润滑状态的不同,摩擦可分为: 干摩擦 液体摩擦 边界摩擦 四类。 混合摩擦 四类。
1)干摩擦: 干摩擦:摩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介质隔开时的摩擦, 摩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介质隔开时的摩擦,称为干 摩擦。 摩擦。 零件处于干摩擦状态时,零件表面急剧磨损, 零件处于干摩擦状态时,零件表面急剧磨损,所以 汽车各零件相互运动的表面应尽量避免干摩擦发生。 汽车各零件相互运动的表面应尽量避免干摩擦发生。 气缸壁上部与活塞环以干摩擦和边界摩擦为主,轴 气缸壁上部与活塞环以干摩擦和边界摩擦为主, 颈与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受冲击载荷作用时会出现干 摩擦状态。 摩擦状态。
2)液体摩擦: 液体摩擦:两摩擦表面被润滑油完全隔开时的摩擦, 两摩擦表面被润滑油完全隔开时的摩擦,称为液体 摩擦。 摩擦。 1.5~ 液体摩擦时两摩擦表面被一层厚度为 1.5~2.0μm 的润滑油膜完全隔开, 的润滑油膜完全隔开,避免了两零件间工作表面的 直接接触,摩擦只发生在润滑油流体分子之间, 直接接触,摩擦只发生在润滑油流体分子之间,故 其摩擦阻力很小,零件的磨损也非常轻微。 其摩擦阻力很小,零件的磨损也非常轻微。 汽车上大部分相对运动的部位都是在液体摩擦状态 下进行的( 曲轴和轴承) 下进行的(如:曲轴和轴承)
3)边界摩擦: 边界摩擦: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极薄的边界膜隔开时的摩擦, 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极薄的边界膜隔开时的摩擦,称 为边界摩擦。 为边界摩擦。 以下。 油膜厚度通常只在 0.1μm 以下。摩擦仅发生在边 界膜的外层分子之间,减轻了零件的摩擦与磨损。 界膜的外层分子之间,减轻了零件的摩擦与磨损。 但由于其厚度很小, 但由于其厚度很小,工作中受冲击和高温等作用易 被破坏,所以不如液体摩擦 …… 此处隐藏:52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