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双师型”教师素质与职责
发布时间:2021-06-11
发布时间:2021-06-11
谈高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与职责
董君(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00 )
官宏宇(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00)
李晓明(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150000)
摘要: “双师型”教师是目前很多高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基本建设的发展趋势,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本文就“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及其素质与职责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高校 素质与职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量毕业生面临就业和职业定位的问题,不是所有毕业生都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从事科研和理论工作,很多用人单位都比较倾向于接收有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多数毕业生要适应这种情况。职业院校和教学科研型大学,都应该对于这种现象给予足够重视。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实践、试验课程,一方面要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于很多专业,国外教育界经常会要求和鼓励教师具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这与我们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在内涵上是一致的。比如一些国家对职教教师从业资格的要求与我国所提倡的“双师型”教师比较近似,其共同特点就在于对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及相关执教能力。可见,许多国家普遍重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最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十分缺乏成熟的学历较高的工作者。同时,对于有些应用性学科,很多高校面临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教师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完成课程内容之外,很难有机会接触就业岗位,更不用说得到职业、实践方面的指导,“双师型”教师则很容易从自身经历和感受,对学生给予适时的引导。对于这个问题,许多职业院校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比如,有些职业院校把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作为提高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的一条新路子,已初步尝到了甜头。本科院校包括科研型大学,也应该具备一只这样的队伍,与时俱进。
时下,人们对高校拥有一支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几乎都比较赞同,但对高校的“双师型”教师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由于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把握的不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各大专院校及研究者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标准,在这里,我们参考一下职业教育领域说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
1)行政标准: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有两年以上本专业的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
——既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也就是双职称,同“双职称”的界定一致。
——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主要强调科研能力。
2)院校标准:如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原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提出了“双师型”和“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双师型”教师指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即具有所教专业相关的社会职业岗位经历、资格或能力)的教师。
3)学者标准:有的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标准是“一全”、“二师”、“三能”、“四证”。“一全”是指“双师型”教师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二师”是指“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