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散文,作者冰心以其欢快的笔调描写了从香山归来,在颐和园巧遇一群儿童的情景,赞美了美丽的春光,赞美了充满活力的儿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格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好处。
5.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的生机勃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格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简介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奶奶的作品大多抒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其中《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都被选作过教材。
2.古诗有云“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意吗?
3.冰心奶奶却说:“游儿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你有什么疑
教学设计
问吗?
二、初读感知,读通词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划出不懂的词句。
2.检查预习情况,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
闹嚷嚷 颐和园 身躯 成千盈百
魔术匣 玉澜堂 忸怩 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朗读,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
交流: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2.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
3.默读课文,思考:在初读后你解决了哪些疑问,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4.教学生字:重点讨论:“嚷”、“魔”的笔画较多;“匣”的笔画。
四、细读课文,畅谈体会
1.过渡:初读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热热闹闹的“赶春图”,现在,让我们用心去领略为什么“儿童多”处一定会找到春天呢?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段,谈谈文中表示儿童多的句子。
3.组内讨论:
①从哪些关键句中感受儿童多点画出来。
②你如何朗读表达?
4.交流:相应的“儿童多”的句子,朗读品味,畅谈体会。
①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点拔:“魔术匣子”和“小天使”分别比喻什么,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②“ 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③“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④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
教学设计
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⑤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5.配乐学生朗读。
五、小结:春的颐和园处处都是儿童欢畅奔跑的身影,处处都充溢儿童的欢歌笑语,处处都散发着儿童特有的生命活力。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世界,真是“儿童多”呀!那春天到底在哪里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10分钟作业:
完成第7页《补充习题》的一、二、三、四大题。
七、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玉澜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2.读比喻句,联系具体内容体会比喻句的含义和好处。
3.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音乐)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2.过渡:我们和冰心奶奶一起来到玉澜堂寻找春的踪影吧!
二、精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段。
2.(欣赏繁茂的海棠花),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么样?(开得旺)
3.作者描写“旺”的呢?
赏读:“那几棵大的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
教学设计
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让你感觉到什么呢?学生畅谈对春天的感悟,(充满生机,喷涌而出,尽情舒展)
4.所以作者惊叹——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指导读出惊叹,可一读再读,将惊叹的语调尽情发挥!
5.过渡:春天里“儿童多“、”花儿旺“这两者之间你发现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指导读: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 …… 此处隐藏:24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教案
下一篇: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