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宋元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中国古代文学史。适合中文系学生复习期末考试用。宋元。
中国文学史(三)
一、名词解释
1、西昆体: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是杨亿﹑刘筠、钱惟演。题材狭隘,主要是咏史、咏物和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2、晏殊词:晏殊的《珠玉词》,大部分内容是书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显得纯净雅致。感情基调是雍容和缓,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又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因此构成了“情中有思”的特质。
3、山谷体:北宋诗人黄庭坚字山谷,他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自成一体,因此被称为“山谷体”。黄诗中有丰富的人文意象,诗歌创作贯彻了求新求变的精神,从而创造了生新廉悍的艺术风貌,章法回旋曲折,善用修辞手法,重视炼字造句,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同时也有奇险、生硬、不够自然的缺点。晚年诗作体现出归真返璞的倾向。
4、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二十五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宋末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因此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一祖三宗”之说。
5、“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6、南宋政论文:南宋的政论文采用古文形式,多以吁请抗敌、谋划复国大计为主要内容。这些文章的政治功利目的十分明确,大都秉笔直书,义正词严。它们不很注重文学技巧,然而气势磅礴,言辞恳切,在欧、苏、曾、王之外开辟了古文的新境界。使散文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意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气势雄伟,逻辑严密,受到后人的重视。
7、南宋的笔记散文:由于笔记具有长短不拘、形式灵活的特点,南宋作家很喜欢这种文体,陆游、范成大等许多人撰有笔记专集。南宋更多的笔记具有丰富复杂的综合性内容,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其中小品文成就最高,堪称晚明小品的先驱。
8、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代表剧作家为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题材较多为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作品更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9、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呈现出两个剧种相互辉映的局面。在南方戏剧圈中除了演出从北方传入的杂剧剧目外,较多剧作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如杂剧《倩女幽魂》,南戏《琵琶记》等。重视爱情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10、话本:随着说话活动的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播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之为“话本”。传世宋元话本可以分为三类:叙述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宋元小说话本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字里行间留存说书艺人的风致,表现出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等特点。
11、《墙头马上》:作者白朴,源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一诗,是一部具有浓厚戏剧色彩的爱情戏。塑造了敢于把封建道德和伦理人到脑后,坚毅倔强的李千金的形象。情节紧凑生动,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二、简答
1、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革新
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欧阳修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如在《朝中措·平山堂》中表现出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如《玉楼春》等词作体现出一种与五代词追求语言富丽华美的贵族化倾向相异的审美趣味,而接近市民大众的审
中国古代文学史。适合中文系学生复习期末考试用。宋元。
美情趣。
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格调清新,具有民歌风味。在宋代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畅的艺术风格。
上一篇: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培训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