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3、答: 在社会情景中,个体根据他人对自身或自身行为的评价所产生的情绪.
4、答: 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5、答: 在单独的一次或几次接触中,幼儿就能快速习得某个单词的全部或部分意思.
二、填空题 (7小题 每空1分 共22分)
6、再认、回忆. 7、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
8、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9、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
10、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量法(或实验法、文化比较法).
11、能够发挥更多的语言功能、能够适应于交际对象、能够适应于交际情境、能够保持同一话题.
12、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三、选择题 (5小题 每空1分 共5分)
13、B 14、A 15、D 16、B 17、C
四、判断题说明题 (5小题 每空2分 共10分)
18、错误 答: 不到1岁的婴儿已有了深度知觉.
19、错误 答:婴儿脑重的增加,主要在于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或突触的增加)和神经纤维的延伸.
20、正确 21、正确
22、错误 答: 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从一般趋势看,先是主要依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后来才主要依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
五、简答题((5小题 每题6分 共30分)
23、答:(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主要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表面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4)从自我中心的理解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24、答:(1)父母亲的内在工作模式情况;(2)父母亲的抚养品质;(3)父母亲的缺失、稳定情况;(4)儿童情况;(5)家庭一般情况;(6)文化性因素
25、答:(1)有意想象逐渐得到发展,但主要还是无意想象;(2)在再造想象的
上一篇:离婚可以索要精神损失费赔偿
下一篇:7投资环节(无形资产)-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