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学品化学试题(原题及答案)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精细有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卤化 : 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卤原子,形成碳—卤键,得到含卤化
合物的反应被称为卤化反应。根据引入卤原子的不同,卤化反应可分为氯
化、溴化、碘化和氟化.
2. 磺化 :向有机分子中引入磺酸基团(-SO3H)的反应称磺化或者硫酸
盐化反应。.
3. 硝化:在硝酸等硝化剂的作用下,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NO2)
取代的反应叫硝化反应。
4.烷基化: 烷基化反应指的是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硅、氮、磷、氧或
硫原子上引入烃基的反应的总称。引入的烃基可以是烷基、烯基、炔
基和芳基,也可以是有取代基的烃基,其中以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烷
基最为重要
5.酰化: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氮、氧、硫等原子上引入脂肪族或芳香
族酰基的反应称为酰化反应。
6.氧化:广义地说,凡是失电子的反应皆属于氧化反应。狭义地说,凡能使
有机物中氧原子增加或氢原子减少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7.磺化的π值:当硫酸的浓度降至一定程度时,反应几乎停止,此时的剩余硫
酸称为“废酸”;废酸浓度用含SO3的质量分数表示,称为磺化的“π值”。
磺化易,π值小; 磺化难,π值大。
8.硫酸的D.V.S: :硫酸的脱水值是指硝化结束时,废酸中硫酸和水的计算质
量之比。
9.还原:广义:在还原剂作用下,能使某原子得到电子或电子云密度增加的
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狭义: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增加氢原子或减少氧原子,或两者兼尔有之的
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10.氯化深度: 氯与甲苯的物质的量比.
11.废酸的F.N.A:废酸计算浓度(F.N.V)是指混酸硝化结束时,废酸中硫
酸的计算浓度(也称硝化活性因素)。
12.相比:指硝酸与被硝化物的量比。
13.硝酸比:指硝酸与被硝化物的量比。
14.氨解: 氨解反应是指含有各种不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在胺化剂的作用
下生成胺类化合物的过程。氨解有时也叫做“胺化”或“氨基化”,但是氨
与双键加成生成胺的反应则只能叫做胺化不能叫做氨解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从天然气和石油中可获得 、 、 等脂肪烃。
2.萘在低温磺化时主要产物为 ,在较高温度下为
3.SO3在室温下有 三种聚合形式。其中 为液态。
4.用SO3等副反应。
5.
6. 氯磺酸磺化时要注意 。
7.硝化方法常见有 为液态 。 。
8 、 、 三种 。
92+ )。
10.自由基产生有加热、光照、引发剂引发三种方法。
11
12防腐。
13.废酸处理有闭路循环法、 蒸发浓缩法、 浸没燃烧浓缩法 、 分解吸收法等方法
等方法。
14.
15.氟化物制备可通过直接氟化、用金属氟化物氟化、电解氟化。
16.链反应有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三步。
17
18
19 工业发烟硫酸有两种规格,一种含游离SO3约另一种含游离SO3约
20 在连续分离器中,
21
22 23
24
25 )。
26 C-烷基化反应中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是。
27叔醇反应活性最小。
28
29
30对于N-酰化反应,酰化剂反应活性的大小顺序:
乙酰氯 > 乙酸酐 > 乙酸(填“>”或“<” )。
31
32
33.常见酯交换方法有羧酸法 酸酐法,酰氯法 酯交换法。
34.催化加氢重要催化剂有骨架镍载体型、钯—碳催化剂 、铜—硅胶载体型、有机金属络合物。
35.工业上付-克芳烃烷基化反应中,常用的烷基化剂是烯烃 、卤烷。
36.烯烃作C-烷基化剂时,总是引入带支链的烷基
37.C-烷基化反应特点连串、可逆、重排。
38.液相法合成异丙苯时,丙烯与苯的物质的量比要使苯过量。
39.胺类被酰化的相对反应活性是伯胺>仲胺,无位阻胺>有位阻胺,脂肪胺>芳胺.
40.酰化反应尽可能完全并使用过量不太多的羧酸,必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脱水的方法主要有高温熔融脱水法、反应精馏脱水法、溶剂共沸蒸馏脱水法。
41.工业用氨水浓度一般是25%
42.多磺酸第二个磺酸基的碱熔比第一个困难。(困难,容易)
43.用卤烷作烃化剂进行N-烃化反应时,通常要加入与卤烷等当量的碱性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缚酸剂。
44.某些有机物在室温遇到空气会发生缓慢氧化,这种现象叫做自动氧化,其反应历程属于自由基反应,包括链引发,链传递和链终止三个阶段。
三、 判断题(每题1分)
1.反应步骤往往由最快一步决定。 ( )
2.苯环上发生亲电取代反应时,邻对位取代基常使苯环活化。 ( )。
3.烘培磺化多用于芳香族伯胺的磺化。 ( )
4.在连续分离器中,可加入仲辛胺以加速硝化产物与废酸分离。 ( )
5.相比指混酸与被硝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 )
6.卤化反应时自由基光照引发常用红外光。 ( )
7.在取代氯化时,用Cl2+O2可促进反应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