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第三章复习提纲
姓名:
1、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 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 环球航行。(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2、 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球体。赤道半径 千米,两极半径 千米 (差 千米),仅差0.33%。所以看上去像个圆形。赤道周长约 千米。
3、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指示 : 与赤道平行的线,指示 方向;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4、经线 , ,纬线 , ;任何物体可以用 来确定它的位置。南北回归线 ( 度,极圈 度;中、低、高纬度的分界 , , 。北纬90°就是 极,站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 ,南纬90°就是 极,站在南极四面八方都是 。
5、讲述意义:①0°经线(又称 ):东西经分界线,通过英国伦敦 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
②0°纬线(又称 ):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③ 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目的为了防止把一个国家、
一个地区、一个大洲分到两个半球,
6、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地图三要素( 、 、 );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球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含义,如1:10000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
大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000;小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0000
7、大比例尺表示范围更 ,内容更 ;各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 ?千米 )地图上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经纬网定向法、 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 )
8、从地表到地心分为三层 岩石圈是 和 的顶部( 以上部
分)的岩石的总称;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岩石圈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导致地壳变动和
火山地震现象的重要原因。
9、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 岩和 岩三种类型。岩浆岩是由岩浆喷
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 岩往往有明显的 和气孔,
或柱状结构。 岩有明显 结构特征或化石,有些沉积岩内组成的碎屑物比较
大,可以看到有明显的 或砾石。 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沉积岩的一种)“变质”而来的。
大理岩:变质岩 花岗岩: 玄 武 岩 : 砂岩: 石灰岩:
10、地壳变动的证明: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
结果。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 三部分组成。分布并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 一带。世界地震
分布与火山相似。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
动现象。
1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
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 )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
冲刷;③有 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 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发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
12、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 、 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 坏力巨大。 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 , 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13、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在 30岁那年,意外地发现 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
应。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 学说;地磁学研究的成果发展,1960~1962
年,美国地质学家 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
底山脉)的研究发现, 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
龄越来越老,提出了 学说;随着海洋地质
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前
两者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
造理论—— 学说。全球由 大板块组
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相互不断地发生
碰撞和张裂。这些板块是被 和巨大的山
脉分割而成的。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
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 ,板块
的张裂形成了 ,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14、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请在右图上填上地形名称
15、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 …… 此处隐藏:7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