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_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科学战线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27
9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 玉 华
内容提要 “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是1976。,一个句中可以有多个主题。者对汉语中“把”,。
关键词 事实的影响。汉语中有相当多的所谓的“主谓句”,其句首名词语(一般所谓的主语)跟后面谓语里的核心动词不存在直接的、严格的选择和配置关系,例如:“这场大火幸亏消防队来得及时。”“这场大火”跟核心动词“来”没有直接的、严格的选择关系。他们正是从中得到启发,提出了以突出主语还是突出话题作为考察标准的新的语言类型说。(陆俭明,2003)
2.主题与主语所处的层面
一、理论的提出与实践意义
1976年,美国人李讷(CharlesLi)和汤姆逊(San2
draThompson)提出,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topic-prominentlanguage),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language)。他们认为,主题和主语都是汉语句
子的成分,而且具有不同的语法地位。给汉语语法学界长久以来进行的关于主语如何定论的问题以及主题和主语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新的启示,也给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1.主题与主语的划分
分出话题目的是限制主语与动词的关系,可是汉语每一种句子成分语义内容都不一样,像状语与中心词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动词与宾语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什么不允许主语与动词之间关系多种多样呢?所以静态地考察汉语,没有必要把主语和主题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硬拉到同一个句法平面上。动词前的施事大多是主语,主语不一定都是施事;主语大多是话题,但话题不一定都是主语。主语和话题的核心是相同的,外延却是模糊的,是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的。话题是谈话内容,是已知信息,因而属于语用范畴,它跟述题相对;主语属于句法范畴,它跟谓语相对。实际是分出言语和语言单位,话题是言语单位。其次从语法看,句子内部语序可以改变,而不影响意思,时间、处所词可以放在施事主语前,也可以放在后边。例如:“今天你来”与“你今天来”,语序变了,意思没变。说它改变话题,就会否定语序灵活性。如果只有两个名词,一个叫主语,一个叫话题,但有三个、四个怎么办,中间的叫什么?
所以我们认为,单独用某一个平面的标准来分析汉语事实,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中,更不要受层次限制。要动态地考察汉语,说明为什么语义内容不同,结构形式却可以相同;结构形式相同,而表达的语义内容却不同。
传统的汉语语法学理论不承认主题的独立句法地位,而主张句子中可以有多个主语,认为主语就是动作的参与者,经常是施事,找到施事就找到主语。后来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认为施事不一定出现,而表工具、动量、处所、时间等都有可能是主语,扩大了主语的范围。对主语最普遍的认识是:A.主语是名词性,但也不否认有谓词性(动词、形容词),例如“叫人看见多不好”。B.汉语总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结合A看,在动词前名词性的就是主语。但汉语动词前有时有多个名词性成分,表达不同语义,例如:“这篇文章,我的意见,最后一段,你最好补充点材料。”王力先生认为:主语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主语定义。而最通行的两种说法:一是主语是话题;一是主语是陈述对象。按前一种说法,动词前名词性都可能是主语;按后一种说法,前几个也都可能是主语。事实上,定义不能解决问题。于是CharlesLi和SandraThompson搞折中,提出把主语与话题分开,主张主题和主语都是汉语的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不同的句法地位
他们所以找到这种思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汉语
280
3.“主题突出”的实践意义
CharlesLi和SandraThompson认为,一个句子的主
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第4期
博士论坛
主题的时候,述题对它是有选择、限制的配置作用的。
A、D可以直接变换成“把”字句,因为补语的语义指
题基本上是该句所说的事,它总是出现在句首,并且总是指说话人认为听话人已有所了解的事。美国匹兹堡大学曹逢甫先生在研究“把”字句时,打破了主题必须位于句首的标准,提出句中除了有位于句首的第一主题外,还会有其他主题,陈述对象一个,就是一个话题;陈述对象多,就是多层话题。这就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在常用的同义句比较时,收效甚佳,如:
A.我喝光了那瓶啤酒。B.那瓶啤酒我喝光
向宾语,能成为“把”后第二主题的述题,例如可以说“酒光了”,“脸红了”;C句变换成“把”字句以后,语义发生了变化,原句中补语“完”的语义指向动词,是说“喝”的动作结束了,变换成“把”字句以后“我把酒喝完了”,显然补语“完”的语义指向改变为“酒”,是说“酒没有了”;B、E不能变换成“把”句,因为谓语部分没有能成为“酒”、“瘾”的述题,所以这类句子都不能说“把”字句,如不能说“我把酒喝醉了”。
在变换为“被”字句的,除了上面变换成“把D,因为“被”后的件必者,即施事,而脸“我”的一部分,不存在被动关系,“被”字句,同样“我笑弯了腰”、“我踢疼了脚”等一类句式都只能说“把”字句,不能说“被”字句。还有一些无标志的被动句,例:“信写完了”“衣服洗干净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无需用“被”标示出动作的施事,即无需标示出第二主题,这样就形成 …… 此处隐藏:328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中考化学图像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