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时间:2025-04-30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 3.理解货币的职能; 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5.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1、货币的起源 2、货币的本质 3、货币的形式 4、货币的职能 5、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6、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本质与形式

一、货币的起源(一)唯心论解释:货币名目论

货币名目论认为,货币是人们(类)思考、协

议(商)或国家政权的结果和产物;认为货币只是计量商品价值的一种符号,否认货币必须 是具有内在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从而认为货币 之所以成为货币,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无关。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其有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国家货币论。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货币 的价值及其购买力和支付能力,完全是由国家赋予的。 圣人先贤制币论。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圣人先贤为解

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众人协商论。这种观点认为,货币是人们共同协议的 结果,是众人协商的产物。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二)货币的真正起源(马克思货币起源说)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原始公有制下: 没有货币与商品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分工与私有制的出现

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交换是解决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方式;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使用价值与价值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 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 就是商品的价值。

(凝结)

(体力、脑力耗费)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凝结着劳动

价 值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条件下,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劳动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货币是商品价值形态发展的结果

商品的价值形式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2、扩大的价值形式

仍旧是一种直接的物物交换,只是 商品交换量的比例是以价值量为基 础的——也就是人类无差别的劳动。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3、一般的价值形式

当商品交换在更广泛更经常的条件 下进行时,在长期交换活动中,便 有某一种商品被作为商品交换的媒 介,来表现交换中其他商品的价值, 这时我们称之为“一般等价物”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案例1:战俘营里的货币 二战期间,在纳粹 的战俘集中营中流通着

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 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数量有限,这 些物品只能根据某种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战俘之间进行 分配,而无法顾及到每个战俘的特定偏好。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会有所不同的,有

人喜欢巧克力,有人喜欢奶酪,还有人则可能更想得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 们有进行交换的需要。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