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的分析与讲评策略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历史试卷的分析与讲评策略
一场考试的价值不仅是分数,主要是试卷所反映出来的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好试卷分析,上好讲评课,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也有助于学生反思其学习行为,调控学习策略。
试 卷 分 析
一、 关注试卷结构
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分析试卷要关注试卷结构。通过试卷结构的分析,才能明了命题者意图,试卷结构包括题型及分值分布、考核内容,通常采用以下表格:
(试卷结构分析表)
从文综测试特点来看,在分析内容时主要从专题角度来划分内容,比如我们通过试卷结构分析,我可以发现近三年来高考文综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争与和平领域越来越重要。
二、关注命题风格
命题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但它往往深层次的影响到考生的心态。历史命题风格通过多年的命题探索,已相对稳定,从选择题看,有逆向选择题、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给材料选择题等。从主观试题看,突出表现为给材料型问答题,即材料解析与问答题的结合,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文物、也可以是图表等,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类(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试题应引起关注,此外命题者的语言表达也要引起关注。
三、 关注试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我们平常的考试主要是导向性和诊断性为主,试卷中的突出问题是师生共同的问题,是双方努力的方向。
1、 发现问题。怎样发现试卷中的问题,通常采用下表进行统计
客观试题统计表
通过上表统计,教师很容易发现全班的共性问题各个别学生情况这样有利于老师在讲评时突出重点、分析普遍性问题,避免平均用力,也便于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就在大班额而言,抽样分析既要照顾工作重点,更应关注不同阶段的学生。
2、 梳理问题
学生在试卷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课前应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常将其归类为 知识类:主要有基础不过关;知识体系定型;概念理解不透彻等
审题类:审题不准
表达类:书面潦草,用语不规范等
心理类: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考试过分紧张或松弛等。这类问题在卷面表现为漏题或做不完题等。通过以上分析,教师应基本形成对本套试卷特点的认识,领会命题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把握自己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试卷的讲评和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二、课前准备
试卷分析仅仅提供了讲评的方向,讲什么,怎样讲,这是课前必须思考准备的。讲什么针对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教师从知识、技巧、心理、表达四个方面认真准备,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也为课堂上的点拨作好准备,比如选择解题技巧,要选对答案往往不只一种途径;材料审核技巧等,都需要课前准备。
怎样讲,重视讲评课往往老师一讲到底学生忽忽记,这种单向传递信息方式结果不好,通常做法是“公布参考,自己纠正,同伴讨论,教师点评。”现代课堂注重学生参与,讲评课同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讲评
1、准备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对问题的自我反省
多数高三教师差不多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每次试卷评析课的第一节课是比较难上的,学生往往会启而不发,呼而不答,情绪低落,课堂气氛较沉闷。此时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心理的闭锁引起的。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每个学生都有衡量自身成败的标准,但这种标准又是不成熟的,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太强,因此,教师在讲评试卷前应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分析得与失,寻找原因。同时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从而使学生重获自信,恢复进取心,切忌一味地批评和责怪学生。这种心理准备将有助于消除学生心理的闭锁,并活跃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对试卷的错误之处进入一个独立思考的自我反省的过程,要知道,学生所听懂的远不及自己通过思考领悟的有效果。所以要提高讲评课的效果学生的自我反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准备,针对共性与个性心理问题用恰当的方法去疏导。
1、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 注重知识迁移和比较、归纳能力的培养,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高三历史测试多为综合测试,一般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特别注重考查知识的时空感和学科思维能力,尤其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如有一选择题: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下列哪两个朝代?( )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东魏与西魏 D、唐朝与五代
我首先把问题交给学生,让答错的学生分析自己的思路,再让其它学生帮助纠正。然后我是这样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的:首先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找出其共性:两宋与两晋都是同一家族先后建立的政权;其次通过比较归纳方法找出其不同点:即前两个政权的都城都在黄河流域,后两个政权的都城都在长江流域;前两个政权都是被少数民族灭掉的,后两个政权都是统治者南逃而建立的政权。通过教师点拨和引导,纠正了学生心理上和思维上错误的定位,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 …… 此处隐藏:252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