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伯成 西方经济学之宏观课后答案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第十二章开始的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 1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 4
第十四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 6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 7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8
第十二章开始的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2、(1)否,无交换发生;(2)否,非当年;(3)否,非生产成果,只是产权转移;(4)否,非最终产品
6、结合课本相应表,关键是求NI
(1)指狭义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该国国民要素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雇员酬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利息支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入)+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1866.3+120.8+264.9+34.1+164.8=2450.9
(2)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本题无)=2450.9+266.3=2717.2
(3)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外国居民于本国收入-本国居民于国外收入――本题无)=国民生产净值+固定资本损耗=2717.2+356.4=3073.6
(4)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支付利息(如公债利息)+政府转移支付+红利收入=2450.9-164.8-253+105.1+374.5+66.4=2579.1
(5)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2579.1-402.1=2177
(6)个人储蓄
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红利=2177-1991.9-66.4=120.7
7、 支出法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折旧)=国内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4800-(800-300)=4300
(2)GDP=C+I+G+NX(X-M)
第十二章开始的课后答案
净出口=GDP-C-I-G=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政府购买+预算盈余+转移支付
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政府购买+预算盈余=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国民生产净值-税收+(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利息与红利收入等--本题无)=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8、理解何为最终产品法、增值法、收入法
(1) 最终产品法 GDP=40万美元 (项链售价)
(2)采矿增值(无中间产品):10;项链制造增值:30(=40-10)
GDP=10+30=40
(3)收入法 GDP=工资收入+企业利润=(7.5+5)+[(10-7.5)+(40-10-5)]=12.5+27.5=40
9、理解部门法(增值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以及表12-3
(1) A+B+C=(5000-3000)+(500-200)+(6000-2000)=6300
(2) GDP=2800+500+3000=6300(最终产品法――以消费者为对象)
(3) 国民收入=6300-500(折旧)=5800
10、
注意选择基年不同所带来实际GDP的差异
(1) 通胀率即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 用
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
公式:通胀率=价格指数-100,大于0为货币贬值;小于0为货币升值
11、支出法GDP=C+I+G+X=C+S+T+M
(1) 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4100-3800=300
(2)GDP=C+I+G+X=C+S+T+M
I+G+X=S+T+M
I=S+(T-G)+(M-X)=300-200+100=200
第十二章开始的课后答案
(3)政府税收=政府支出(购买)+转移支付+盈余或赤字
政府支出(购买)=政府税收(国内生产总值-个人可支配收入)-转移支付(本题无)-盈余或赤字=5000-4100-(-200)=1100
第十二章开始的课后答案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C, 3、A 4、C 5、B 6、A 7、D 8、A 9、B 10、D
11、否,是
12、否,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
13、前者依据绝对收入假说,后者依据持久收入、生命周期假说
14、穷人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富人,若收入转移会使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会提高,进而提高总收入
15、参见课本图形,S增加即S线上移,或斜率增加,或二者同时发生
(1) S=Y-C=Y-[a+bY],S增加,即C减少,也就是a、b值相应减少,
导致S线左上移,Y减少
(2) 上述结论是在经济中资源未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即凯恩斯面临的大
萧条时期或经济不景气时),此时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有效需求不足而非供给能力不中,在这种情况下,储蓄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产生“节约悖论”。
(3) 长期来看,生产力发展取决于供给能力的提高,而储蓄提高有利于
资本增加、技术进步,因此对于落后国家的经济起飞与发展来说提高储蓄率很关键。
16、两部门模型:Y=C+I,C=a+bY,S=Y-C
Y=(a+I)/(1-b) K=1/(1-b)
(1) I=50时,Y=7500,C=7000,S=500;
I=100时,Y’=10000, Y=Y’-Y=2500
(2) C=100+0.9Y时,Y=15000, …… 此处隐藏:340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