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三人教版新课标语文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课题:练习三课型:复习课课时:第4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5-1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正确书写出除法算式。
学习重点:
1、查漏补缺,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综合能力。
学习难点: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会看图写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15-17页的内容。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
1、读出下列各算式,并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8÷2=4 20÷5=4 35÷7=5
2、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1)分一分,写出算式。
第 1 页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3)说出写出的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求每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求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
(三)1、引入课题: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板书课题:练习三)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题: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8名学生来抽卡片,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练习三第2题:
学生动手摆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3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4、引导学生完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5、引导学生完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读题,再让学生动手写算式,最后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7、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8题:
(1)、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9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第 2 页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10、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思考题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监测达标)。
1、写出除法算式。
(1)、8除以4等于2。
(2)、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个。
2、6只猴子分18根香蕉,平均每只猴子分到()根。
□÷□=□
3、小白兔分12个蘑菇:
(1)、平均分给2只小白兔,每只分到()个蘑菇。
□÷□=□
(2)、平均每只小白兔分3个蘑菇,可以分给()小白兔。
□÷□=□
四、拓展作业。(1、先独立答题 2、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1.4×5=20 20÷5=4 想:(四)五二十,商是4.
20÷4=()想:四( )二十,商是( ).2.12÷2=()想:二( )十二,商是( ).12÷6=()想:( )六十二,商是( ).24÷4=()想:四( )二十四,商是( ).24÷6=()想:( )六二十四,商是( ).*3、在()里填上“>”、“<”或“=”。
5 ()20÷530÷6()
6 40()6×5
12÷3 () 5 6()36÷6 20 ()4×5五、预习新课
六、板书设计:
↗()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第 3 页
平均分→被除数÷除数=商
↘平均分成()份,每份几个?教学反思:
第 4 页
上一篇:媒体监测计划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