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3—5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 发展与教育
第五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第五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概述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概述(一)亲社会行为的涵义 根据社会性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可以将个体的
社会性行为分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
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反社会行为: 指违法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在学前儿童中最
具有代表性、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 合作、助人与分享、安慰与保护是学前儿童亲
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 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
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反社会行为: 指违法或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是一种消极的社会行为(在学前儿童中最
具有代表性、最突出的是攻击性行为)。
亲社会行为按发生的情境可以分为: 紧急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例如“见义勇为”。
一般情境下的亲社会行为,例如“让座”、“主动捡地上的废纸”等行为。
(三)亲社会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亲社会行为的儿童可以从对他人的帮助中获得
满足感和成就感; 亲社会行为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范例,促进儿
童对自我行为的调节; 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
儿童形成积极的群体意识。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一)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合作行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达到目标而协调活动,以促进一种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
于他人的结果出现的行为。1.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发展
出生第二年,同伴间能围绕共同主题进行角色转换和角色轮流。 绝大多数18-24个月的 儿童可以进行合作游戏。
2.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教育 (1)为儿童创设同伴交往与合作的机会
(2)教给儿童合作的方法榜样、强化、表扬等方法来指导儿童共同合作。
(二)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与教育1.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助人行为呈增长趋势;在小学中期逐渐达到最高峰;到青少年早起呈下降趋势,到
成年早期又有所增加。2.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教育
(1)增强学前儿童互相帮助的意识 (2)教会学前儿童助人的行为方式
(3)为学前儿童提供助人为乐的好榜样
(二)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与教育1.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助人行为呈增
长趋势;在小学中期逐渐达到最高峰;到青少年早起呈下降趋势,到
成年早期又有所增加。2.学前儿童助人行为的教育
(1)增强学前儿童互相帮助的意识 (2)教会学前儿童助人的行为方式
(3)为学前儿童提供助人为乐的好榜样
(三)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分享行为:指个人拿出自己拥有的物品让他人共 享,而使他人受益的行为。 1.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 12-24个月的婴儿分享行为随年龄增加很快; 24-36个月的分享行为则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2.学前儿童助分享行为的教育
(1)进行分享教育,帮助克服自我中心,了 解他人情感和需求 (2)及时表扬、赞赏和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四)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发展与教育安慰行为:指个体觉察到他人的消极情绪状态,
幵试图通过语言或行动使他人消除情绪状态,变得高兴起来的亲社会行为。
1.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发展 在儿童出生的第二年初,出现了安慰行为;随
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安慰行为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增加的趋势,女孩比男孩的安慰行为更为明 显。
2.学前儿童安慰行为的教育 (1)要为儿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儿童
充分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幵想象自己在类似情境中的感受(情绪体验)。
(2)让儿童学会安慰他人的方法(口头语言的表达、肢体语言)。
(四)学前儿童同情心的发展与教育同情心:是适应社会和群体合作的道德基础,是
一种对他人的处境、遭遇在感情上能激起共鸣,能分担他人的苦难忧愁,幵发自内心地在行动 上给予应有的慰藉、关心和帮助的道德情感。。 1.学前儿童安同情心的发展 3-6岁学前儿童普遍具有同情心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同情心观念的发展水平有显著差异
下一篇:公司项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