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播条件下株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第28卷 第2期 中 国 草 地 学 报 2006年3月Vol 28 No 2 ChineseJournalofGrassland Mar 2006
文章编号:1673 5021(2006)02 0028 05
穴播条件下株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王显国1,韩建国1,*,刘富渊2,仲 勇2,鲍青龙3
(1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地研究所,北京100094;2 成都大业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610016;3 内蒙古赤峰市草原工作站,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在甘肃省酒泉市研究了穴播条件下不同株、行距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产种第一年(2004年)行距和株距对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 05),随着行距从60cm递增至100cm,种子产量也随之从1240kg/hm2下降到982kg/hm2,而各株距处理的种子产量则从15cm的1426kg/hm2依次递减至60cm的807kg/hm2;行距60cm和株距15cm组合的产量最高,为1833kg/hm2,100cm行距和株距60cm组合的产量最低,为753kg/hm2。株行距的增加显著降低了枝条密度,但结荚花序数/枝条和荚果数/结荚花序却显著提高。品种间种子产量的差异不显著。品种间的结荚花序数/枝条、种子重量、正常种苗率、发芽势和硬实率存在显著的差异(P<0 05)。
关键词:株距;行距;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种子质量 中图分类号:S541 文献标识码:A
合理的植株密度是紫花苜蓿种子田高产的基
础,而对播种株行距和播种量的调节则是实现种子田植株密度调控的主要方式[4,
5,12]
在牧草种子生产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的投入较少,牧草种子生产缺少有力的技术支撑[1~5],即使是种子生产面积较大的紫花苜蓿,国内也仅在种子田人工授粉、灌溉和施肥等方面进行过少量的研究,有关穴播条件下不同株行距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影响的研究尚属空白[4,
5]
。Rincker[11]以
91cm行距和30 5cm、61cm、122cm的株距春季移栽紫花苜蓿植株,并以相同行距、播种量为1 12kg/hm的小区作为对照,播种当年对照的种子产量为214 1kg/hm2,显著低于移栽的3个处理的种子产量;第二年和第三年处理之间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对照两年的平均产量为1174 8kg/hm2,株距为61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两年的平均产量为1196 1kg/hm。Kowithyakorn和Hill
2
[10]
2
。为此,我们在甘肃省酒泉
地区进行了本项研究,目的是确定行距、株距等密度因子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为当
地以及相似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在新西兰
北岛的试验证明,增加株行间距可以提高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其中20cm 20cm处理种子产量最高,为137 4kg/hm2。Askarian等[8]研究行距与播种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第一年15cm行距处理比30cm、45cm和60cm行距的种子产量明显降低,第二年行距对种子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最低播种量处理每平米的结荚花序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在两年的试验中,1kg/hm2和30~45cm行距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但播种量和行距之间没有明显的互作,而且播种量和行距对种子质量均无显著影响。Vuckovic
[13]
1 材料和方法
1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上坝乡中国农业大学草地所科研实验站,距酒泉市区35km,海拔1480m。气候干燥少雨,蒸发量高,昼夜温差大,属于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年均气温7 3 ,全年 0 积温3461 9 , 10 积温2954 4 ,无霜期130d,年均降水量85 3mm,蒸发量2148 8mm,年均相对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 08 25;修回日期:2005 09 2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课题(2002BA518A0303);农业部 948 重大项目(202099);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与成都大业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 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作者简介:王显国(1974 ),男,内蒙古牙克石市人,博士,主要从事牧草与草坪草种子生产、生理和生态学的研究
在南斯拉夫采用20cm、50cm、
2
2
2
80cm行距分别以15kg/hm、6kg/hm、3kg/hm
播种量播种,结果20cm行距处理的种子产量最高,
宽行种植的发芽率最高。当前,我国牧草种子生产水平普遍较低,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家
王显国 韩建国 刘富渊 仲 勇 鲍青龙 穴播条件下株行距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湿度46%。日照时数3033 4h,年太阳辐射总量6 1 109J/m。1 2 试验设计与处理
试验地于2003年秋季播种,前作为高羊茅。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共3个因素(见表1)、36个处理,小区面积36m,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播种时每穴点种8~10粒;各小区之间设1 5m宽的隔离带。2004年返青后进行间苗,每穴定苗3株(一个株丛)。2004年春季施磷肥(P2O5)100kg/hm,分枝期、孕蕾期、开花前分别灌溉一次。2004年8月16~18日收获。试验地耕层(0~30cm)土壤有机质含量8 15g/kg,全氮含量0 609g/kg,速效磷含量11 0mg/kg,速效钾含量143 5mg/kg,pH值为8 4。
表1 试验设计Table1treatmentsofthetrial
试验因素Factors
水平Levels
行距Spacing
1234
60cm80cm100cm
株距Intra spacing 品种 Variety
15cm30cm45cm60cm
WL232HQDerbyAlgonquin
2
2
2
1 3 1 1 枝条数/m
2
结荚期,每个小区随机取两个相邻株丛,统计枝
条数。
1 3 1 2 结荚花序/枝条
结荚期,每个小区随机选取30个枝条,统计包括每 …… 此处隐藏:92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新人教必修三第一单元教案
下一篇:农药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