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第五章)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电力工程系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Power System Analysis Basis (五)
任 建 文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率和频率调整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频率变化的影响及和有功功率的关系 1.概述: 概述 2.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2.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最优分配的模型 3.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3.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各类发电厂的运行特点和合理组合 不计网损时水、 不计网损时水、火电厂间的经济功率分配 计网及损时各发电厂间的经济功率分配
4.电力系统负荷及电源的频率静态特性 4.电力系统负荷及电源的频率静态特性 5.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5.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频率的一、 频率的一、二次调整 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第一节 概述电能质量 频率—频率调整,允许+0.2HZ 频率 频率调整,允许+0.2HZ+0.5HZ 频率调整 电压—电压控制 允许+ 电压控制, 电压 电压控制,允许+5% 波形—抑制谐波 波形 抑制谐波
一、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 异步电机—转速与频率有关 转速与频率有关, 异步电机 转速与频率有关,出残次品 对用户 频率降低 机床传动出力降低 频率降低—机床传动出力降低 电子仪器的准确性受影响 对电厂 和系统 异步电机(给水泵、风机) 出力与频率降低 出力与频率降低、 异步电机(给水泵、风机)—出力与频率降低、停转 汽轮机低压叶片共振、 汽轮机低压叶片共振、断裂 电机与变压器励磁电流增大—无功损耗增大电压降低 电机与变压器励磁电流增大 无功损耗增大电压降低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第一节 概述二、电力系统频率与有功功率紧密相关 频率—由发电机转速决定 频率 由发电机转速决定 转速与其轴上的转矩平衡有关 稳态时: 稳态时:MT= ME,f=0 MT:由于惯性大变化慢 负荷变化 转矩不平衡 转矩不平衡 ME:有功负荷变化快 发电机转速变化 产生瞬时不平衡 频率变化( 0.2HZ 频率变化(+0.2HZ+0.5HZ) MT:原动机输入机械转矩 ME:发电机输出电磁转矩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第一节 概述三、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化及其调整 负荷变化 频率变化 负荷性质 调频方式 负荷分解:P∑=P1+P2+P3 负荷分解: 幅值小 频率高 特点 第 周期短 一 小负荷 种 负 原因 小操作 荷 调整:一次调频(调速器 调速器) 调整:一次调频 调速器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第一节 概述第 二 种 负 荷 第 三 种 负 荷 特点:幅值较大、 特点:幅值较大、频率较低 原因:冲击性、 原因:冲击性、间歇性负荷 调整:二次调频 调频器 调频器) 调整:二次调频(调频器 特点:幅值很大、 特点:幅值很大、变化缓慢 原因:生产、 原因:生产、生活及气
象等 条件引起 调整: 调整:经济分配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第一节 概述四、有功功率电源及备用容量 系统有功功率平衡: 系统有功功率平衡:∑ PG = ∑ PL + 总装机容量:所有发电机的额定 总装机容量: 容量之和 系统电源容量:可投入发电设备 系统电源容量:可投入发电设备 的可发功率之和 系统备用容量: 系统备用容量:系统电源容量大 于发电负荷部分,一般占 于发电负荷部分, 最大发电负荷的15%--20% 15%-最大发电负荷的15%--20% P∑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第一节 概述最大发电负荷: 最大发电负荷:PM = ∑ PLmax + 总 装 机 容 量 备 用 容 量 P∑max 负荷备用(2%--5%) 负荷波动 负荷波动、 负荷备用(2%--5%)—负荷波动、计划外负荷 --5% 事故备用(5%--10%) 不影响供电 --10% 不影响供电, 事故备用(5%--10%)—不影响供电,不少于一 台最大机组的容量 检修备用(4%--5%) 适时安排 --5% 检修备用(4%--5%)—适时安排 国民经济备用(3%--5%) 超产及新负荷出现 --5% 国民经济备用(3%--5%)—超产及新负荷出现 冷 备 用
一般总备用—(15%--20%) 一般总备用 (15%--20%) PM --20% 检修备用 部分事故备用 部分事故备用 国民经济备用 只有拥有适当的备用容量才能进行最优分配及频率调整 负荷备用 热 备 用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经济运行的目的——机组分摊负荷,使总的能源消耗最低 机组分摊负荷, 经济运行的目的 机组分摊负荷 数学最优问题——目标函数求极值问题 目标函数求极值问题 数学最优问题 机组耗量特性——机组效率的体现 机组耗量特性 机组效率的体现 等微增率准则——经济运行的依据 等微增率准则 经济运行的依据 一、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在满足 等约束条件) h(x,u, d) = 0 (等约束条件) g(x,u, d) ≤ 0 (不等约束条件) 不等约束条件)
的限制下, 的限制下,使目标函数
F = F(x, u, d)
达到最小值
状态变量, 控制变量, X —状态变量, u—控制变量, d —扰动变量 状态变量 控制变量 扰动变量
华北电力大学课件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应用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经济运行 应用于电力系统 等约束条件——功率平衡: 功率平衡: 等约束条件 功率平衡
∑P = ∑PGi i=1 j =1
n
m
Lj
+ PΣ
不等约束条件——功率限制: 功率限制: 不等约束条件 功率限制
上一篇:网络维护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