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度工作总结(2)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不足之处:1)学生活跃度不够; 2)学生回答出错时评点不太到位;3)教学内容还可作深度挖掘。
3.活动期间3次科组活动,全组老师都很积极的参加。主要有:1)探求有效教学。在一所学校里,若教师人人争当有效教师,个个实施有效教学,这所学校必定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良性循环,更具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我们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必须实施有效教学,争做有效教师——这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教师发展的需要, 学生发展的需要。2)明确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职责:导学、导思、导练——该放手时则放手,该讲解时不放弃。 留下时间、空间,学生自主,以人为本。作用: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为学生服务。3)共同探讨教材教法,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新课程强调变革学习方式,但接受学习现在和以后,仍然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接受学习的优点:以听讲、记忆、模仿、练习等为主要特征,其主要作用在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 陈述性知识、事实性知识,用此法更为有效。 缺点: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有其强调接受、掌握的被动一面。长此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学习,必然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法就是要通过探究活动来延续和充分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探究性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迁移。故本次教学节本科组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充分利用“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学习教育理论,对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工作,具体落实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目标的落实,教材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如何根据学生身心特征,成长规律和出现的问题去探究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提高业务水平。
4、强化课后反思
课后,同时科组的每位老师都进行课后反思,这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在科组活动中进行交流。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重新审阅,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地熟悉自身行为中的当与不当,从而进一步理清自身课堂行为变革的方向。课后记主要从以下问题切入: (1)你的教学目标在本次课中是否已经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假如没有达到的话,标志又是什么? (2)你预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何区别?你在课上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区别的?处理的是否得当? (3)这次课你感到比较得当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又有哪些?什么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4)在下次课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这次课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有哪些初步的安排?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障碍才能做到? (5)在这次课上有无对你来说印象较为突出的事件?假如有的话,简单地记录一下这件事情发生的原委? (6)这次课上成绩较好的学生表现怎样?成绩中等和成绩较差的学生表现又怎样?等等。
5. 各备课组长工作认真负责,较积极地组织备课组成员开展活动。相互研究教材,讨论教法,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如初一备课组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初二备课组“会考备考工作的对策”;通过备课组活动,通过集体的聪明才智去探讨、解决教学中的专业疑点,相互研究教材,讨论教法,交流教学经验,活跃了学术气氛,提高了专业素质。
6.本科组老师都能通过积极听课、多观摩等方式以充实和提升自己,在学校举办的展示课上课中,不少老师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仅听本科组的课还跨学科听课。每位老师听课均在6节以上。
三、问题和反思:课题研究从实践探索到理论的提炼还有一定差距;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热情还有待激发。
(一)初一年级第一阶段教学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