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口头叙事策略和“虚拟听众”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第2 7卷
第 1期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 o u na r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V0 l _ 2 7 No .1
2 0 1 4年 1月
J a n u a r y, 2 0 1 4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口头叙事策略和“虚拟听众"翟艳霞(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 4 5 0 0 0 2 )
摘要:《麦田里的守望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中学生的口吻和措辞对其想象的听众叙述,并赋予听众一些特质。本文从对主人公霍顿的口头叙事策略及他的“虚拟听众”的分析着手,触摸他的内心,感受他的孤独与焦虑、困惑与迷茫,进而去理解他,同情他。关键词:霍顿;叙事;虚拟听众中图分类号: I 1 0 6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6 3 9 0 ( 2 0 1 4 ) 0 1— 0 0 9 6— 0 4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 J . D .塞林格唯一
的,正如他说的:“我要的就是有人看,我是个人来疯。”
的长篇小说,从1 9 5 1年出版以来给全世界无数彷限于 l 6岁的中学生霍顿 考尔菲德从离开学校到
徨的年轻人以心灵的慰藉。塞林格将故事的起止局曼哈顿游荡的三天时间内,小说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从一个中学生的角度,用中学生的口吻和措辞来叙
他谈话的一个重要形式,除了无休止的使用格言警句似的概括来对叙事加以渲染外,就是讲故事, 至少是故事片段。他对“去年十二月份”在曼哈顿游荡三天的叙述无疑是最详尽的,但也包含着其他故事。霍顿是他叙事里的人物,在火车上跟莫罗太太坐在一起,胡诌杜撰她儿子拒绝当选潘西中学班
述,既真实可信,有“如闻其声”之功效,又成功地体现了小说愤怒与焦虑的主题。小说使用了大量的俗语和粗话,直接体现了其反传统的特点。 尽管《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写作文本,霍顿的叙事却以口头叙述来表达。正如 D o n a l d C o s t e l l o和许
长的故事;在 R o c k e t f e l l e r中心滑冰场与莎莉交谈时,畅想与她到新英格兰树林中的生活。但他作为
那三天经历的叙述者,讲述了
奥森伯格的潘西中学之行,讲了 E d g a r Ma r s a l l a这个“极让人讨厌的家伙”,讲了J i m m y C a s t l e的自杀等。正如许多评论家所说,他在叙事中告诉我们关于霍顿的内容远比他意识到的多,但他这些叙事本身就是我们了解他性格和忧虑的重要线索。
多评论家所说,小说在发音法和句法中提供给我们霍顿讲话的“声音”和爱好。在小说的开头,霍顿似乎很不愿意过多谈一些事情,“我他妈不打算口述整个一部自传还是怎么样”,然而从头至尾他谈话没有停顿,甚至没有请求读者 (听者 )给他点时间喘口气。他现在的表现与叙事中过去的表现很连贯:
霍顿讲话并不仅仅是交流或策略。在他的叙事中,他似乎从讲话行为本身得到很多快乐和力量,一种真正“有活力”的感觉。事实上,有时讲话的兴趣不在说明意思,而在经历。霍顿似乎很喜欢自己说话的节奏和韵律,甚至有点自我陶醉,他有时甚至从
他故事中的人物无论与环境是否合适,他总能为他们找到该用的词。无论与室友、老教师在一起,还是有时与女朋友、妹妹甚至陌生人在一起,他似乎总有
话说,即使有时找不到自己的词,他也会像一个技术娴熟的滑稽演员一样重复回到他交谈对象的词汇,语气变化或尊敬或讽刺,或者就直接重复自己的话。
自己粗野的喊叫中发现难以言表的快乐,把每个面前的场合当作练习喊叫的机会,包括叙述他三天经历的场合 (他经常被告知说话声音太大 )。如果他
尽管他说他讨厌别人如斯宾塞先生重复自己的话,他可以想象装得“又聋又哑,那样……我下半辈子就不用说什么话了”,但显然他难以抵挡与他叙事
这样做部分是出于本能来应对体内燃烧的“过多的荷尔蒙”,是性冲动和侵略性的升华,那么,这里同样含有一种含蓄的审美情节,这反映在霍顿如何对
中虚拟听众进行长谈的欲望,尽管这种谈话是单向收稿日期: 2 0 1 3— 0 4—1 6
作者简介:翟艳霞( 1 9 6 7一),女,河南安阳人,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
美国成长小说研究。9 6
上一篇:生活与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