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教师理论培训内容。
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讲座幻灯
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1.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1)教育目标观。
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特别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习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形成。
(2)教师角色观。
教学的根本点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为学生学习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 由此,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
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
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化为主动的研究者。
(3)课程观。
国家已明确规定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程管理也将由国家统管制逐步走向国家、地方与学校的分权决策制。
这意味着教师将有权也有责任参与课程的管理与课程的开发工作,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课程意识、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念、培养和增强课程开发的能力,逐步由国家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学校课程的研制者和开发者。
(4)教学观。
新课程要求改变旧有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
教师理论培训内容。
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实现教学行为的几大转变,即由重教师的“教”转向重学生的“学”、由重知识传授转向重学生发展、由重教师的权威转向重师生的平等交往与对话、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以及由重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
(5)教材观。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不必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和学术性,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
因此,教师不必完全忠实于教材、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大胆地质疑并有所创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和传授者,也有权自己选择教材、编写教材;教材应该是多样化的,它的功能定位也应由“控制”和“规范”逐渐转向“为教学服务”。
(6)评价观。
传统的评价观只重视考试、分数、升学率,造成对学生的片面评价,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新的评价观认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以实现从量到质,从知识、技能到习惯、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全方位的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更好地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功能。
2. 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第一,课程参与的能力。
“课程参与指的是教师全程性地、主动地、批判地、合作地介入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过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教师带着自己对学生和课程的理解、经验来体认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从课程决策到评价)”。因此,课程参与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参与课程开发、决策、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所必备的综合性能力。
第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进行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
教师理论培训内容。
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3. 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挑战
(1)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为“创造者”。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支配下的教师总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教师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观念和教学行为下的教师只能是“教书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知识成了中心,而学生成了教育的边缘。新课程要求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结论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 …… 此处隐藏:1298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