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某站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地铁某站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总体施工安排
1.因管线切改等因素,南端头井较早具有施工条件,所以土方开挖自南向北顺序施工。根据业主要求的进度要求,九月开始从两侧向中间开挖,基底加固采用先两侧后中间。
2.从南端头井向北施工地连墙,完成第29~56幅地连墙形成80m左右的半封闭区域,然后进行南端头井的双液注浆基底加固(预计1星期),在形成140m半封闭地连墙(即第13~72幅地连墙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大口井降水,大口井降水与基底加固施工作业面的距离保持6m以上,端头井大口井降水采用分步降水即降水深度随开挖深度逐渐增加(每层降水深度控制在每层开挖面以下2~3m,每个开挖层降水4~10d后进行土方开挖)。
3.土方开挖采用从上至下,分层分部开挖,严格遵守先撑后挖的原则,挖到支撑位置,加撑时间不超过8h,因土方开挖时正值雨期,为安全起见土方开挖长度按1∶3~1∶3.5放坡,如土质较好且以度过降雨高峰期,放坡长度可降低到1∶2~1∶2.5当端头井土方开挖到底形成完整的开挖面后各项工序自南向北依次施工。
4.土方开挖施工一定与测量监测紧密结合,一旦支撑轴力、桩身倾斜或位移、水位井水位变化速率较大,立即停止施工且通知设计与业主研究对策,隐患处理完毕后方可继续施工。
二、基底加固及墙底注浆 1.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该地铁净长约210m。主体结构包括标准段和南北端头井,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基坑开挖深度端头井为17.050m,标准段为15.836m。
为改善基底土体,提高基坑开挖阶段被动区土体的侧压力,在主体结构基坑内相应位置,南、北两个端头井转角处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原设计加固方法为主体结构基坑内相应位置,南、北两个端头井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考虑到加固结束至基坑开挖中间相邻时间较短,而水泥搅拌桩加固施工周期较长,拟采用双液注浆加固的方法进行施工。加固范围为北端头井坑底及南端头井与直线段交接处为底板以下5m,端头井与标准段相交的折角外侧三角区域(基坑外侧)加固深度从地平至基底以下3m,污水池为全断面加固深度为污水池基底垫层以下3m,其余基坑内为宽2m,间距3m,深度为坑底下3m的抽条。具体加固范围及布孔见附图。
本工程现场自然地面高程约为+3.000m。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地质状况见表1。
地铁某站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表1 ××站工程地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地铁某站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主要工程量,见表2
本工程采用分层双液注浆进行基坑坑底地基加固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
1)使用G-2A钻机 ( 73mm)造孔至设计深度,成孔时灌入封闭泥浆。 2)插入塑料阀管至设计深度。
3)待封闭泥浆初凝后在塑料阀管中插入双向密封注浆芯管进行注浆,注浆时水泥浆与水玻璃浆在孔口汇合以33cm为一节上拔芯管,直至注浆完毕。
4)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注浆结束。
5)本次注浆加固施工浆液拌置采用散装水泥,在开工前建好水泥塔,拌浆平台搭建于水泥塔前;具体位置详见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略)。
(2)施工原则
注浆施工采取跳孔施工,先注外排孔,后注内排孔。 (3)主要技术参数 分层注浆施工技术参数 1) 注浆压力: 2) 注浆流量: 3) 浆液配比: A液,见表3
表3 A液材料表
A液加固浆︰B液=1︰1 4) 注浆量:60升/节(33cm) 4.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1)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安全文明施工及自身
P=0.8~1.2MPa Q=10~15 L/min
地铁某站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保护意识。
(2)施工现场应由专人负责清扫,不任意排污。加强现场泥水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开挖和及时回填各种排浆沟,杜绝泥水外溢,保持场地干燥、平整。事先筑好临时施工便道和排水沟。清除杂物路障,保持道路畅通、平整。
(3)注意安全用电,工地内电线应理顺,不能乱拉乱挂,施工中钻机架不进入高压电危险区。加强安全用电,统一使用标准安全电箱,教育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用电制度和持证上岗制,防止用电事故发生。
(4)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的有关条例进行施工作业,正确操作使用机械设备。施工中随时调整钻机垂直度,防止倾倒事故发生。
(5)专人负责现场安全值班,加强设备材料保管,水泥加强防雨防潮,保护水泥质量,减少水泥浪费。做好防偷盗等保卫工作。
(6)采用自动拌浆系统拌浆,利用散装水泥可以防止灰尘四处飞散。
(7)施工现场必须做到安全生产,生产不忘安全。进入现场正确戴好安全帽,施工现场要设有围栏、隔离墙,加强消防管理,按规定布置消防器材,使用阻燃材料搭建临时房,杜绝火灾事故。
5.质量保证措施
(1)分层注浆质量保证措施: 1)孔位放样误差小于5cm;
2)钻孔深度误差小于10cm(用测绳),垂直度误差不大于1%;
3)对注浆浆液配比严格控制,重量误差小于5%,并在拌浆现场挂配方牌;
4)保证注浆泵上的压力表正常读数,以便在注浆时能随时观察注浆压力,控制压力在允许范围内;
下一篇: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学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