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材料_朗月清辉_新浪博客(4)

时间:2025-07-05

高考语文

旷达的性格伴随着他的一生,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度过了艰辛的黄州生活。这种性格使苏轼在黄州的作品充满趣味。如有一天他在监仓刘唐年家里吃到一种油煎的米粉饼,又香又酥,他不禁啧啧称赞,就问刘唐年:“为甚酥?”在座的客人哈哈大笑,因为这是刘家自制的饼,没有名字,客人说就叫“为甚酥”吧。又有一天,苏轼到潘大临家里品尝潘家自酿的酒,酒味很酸,他笑着说:“不要是做醋时错着了水吧!”于是提议潘家将酒命名为“错着水”。其后东坡还曾写诗向刘唐年乞讨煎饼,说:“已倾潘子‘错着水’,更觅君家‘为甚酥’!”
由此看来,苏轼虽然感叹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平和的人生态度。
赵宋在中国历史上是国势一向较弱的一个王朝。边防上,宋朝一直受到西北方的辽和西夏的侵扰,而宋王朝一味妥协退让,更加深了边防危机。
苏轼自然也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的。年轻时就有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

一生无论出处穷达,总是心系朝廷,不能忘怀国事,如知密州时,闻辽割宋地七百里,有感而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其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情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为国靖边驱走入侵之敌的雄心壮志。
即使以罪人的身份谪贬黄州时,仍念念不忘国事,在写《念奴娇》这首词的前一年,宋廷曾分五路大军伐夏,当他得知一开始大败西夏时,异常兴奋。可不到一个月,结果惨败,损兵折将约近三十万。苏轼在《与滕达道书》中说:“西事得其详乎?虽废弃未忘为国家虑也。”可见他是时刻关心边廷战事的。面对边疆危机的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懦弱,词人苏轼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称雄一时的豪杰人物,来扭转这很不景气的现状啊!这正是作者在这篇词中,所以要缅怀赤壁之战,并塑造导演这一战争活剧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契机。

受儒道释的影响,苏轼的人生观常常呈现两种面貌,一是儒士心态,一是隐士心态。在贬谪黄州之前,他以儒士心态积极有为于世,期望建不朽功勋,留万世芳名,表现出一种入世的旷达心境。但贬谪黄州之后,因乌台诗案的打击和朝廷政敌的迫害
,他有为于世的儒士心态严重受挫,退隐以求超脱旷达的隐士心态支配着他的精神,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心灵净化,即内在超越的出世的旷达心境。

分享 0顶
阅读(122)┊ 评论 (0)┊ 收藏(0) ┊转载(0) ┊ 顶▼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转载列表

关于苏轼的材料_朗月清辉_新浪博客(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