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材料_朗月清辉_新浪博客(2)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高考语文
蓑衣,穿草鞋,站在第一线;在杭州,闹饥荒瘟疫,自筹钱财办药坊,熬粥煎药,救济过往行人;还是在杭州,整理河道,疏浚钱塘六井,修筑长堤;在惠州,想方设法,筹钱筑桥补路,引水入城;还重视教育,大办书院,教化民风;
在儋州,亲自挖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传授药方,解决百姓缺医问题。
苏轼的一生,既有忠君思想,礼贤下士,又效仿明君,以前人贤士为榜样,不喜欢冤冤相报,大度能容天下。一生颠沛流离却能随遇而安,苏轼在朝廷报效社稷,在山林修身养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直到现在,好多地方还流传着有关苏东坡的故事和诗文。
1、“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
诗的意思: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芦桔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最后二句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2、“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第一句说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说明渡海的时间是在半夜里,也说明黑夜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暗示他在政治上即将获得新生,这是一种比喻。后面三句也都是采用这种借景为喻的手法。第二句说,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苦雨),总有止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终风),也总有停的时候,它们“也解晴”,也能变成风静晴朗的天气。意在说明他受到各种打击和排斥
,
也总有结束的时候,今天遇到大赦,就象久经风雨见到晴天那样,心情舒畅,充满希望。第三句说,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意思可能是说,这次遇赦,不知是谁在朝廷帮忙说情,
为我驱散政治上的乌云的?第四句说,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最后两句说,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可以说是第一遭儿。他对这次被贬到海南岛表示不后悔,认为是一生中挺有意义的一段经历。“冠平生”应解为“超过平
下一篇:100以内加减法竖式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