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轼的材料_朗月清辉_新浪博客(3)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高考语文
生见到的景色”。全诗情调高昂,表现了苏轼的乐观精神。
3、他离开海南时曾写诗安慰弟弟说:“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古真吾乡。”(《谪海南,作诗示子由》)
“舆地志”即地方志,苏轼非常幽默,他说琼州、雷州虽为海所隔,但还可隔海相望,这正是皇恩浩荡呵!
4、惠州流传一句诗:“一自东坡谪海南,天下不敢小惠州”。
也许,历史上人们没有把惠州看在眼里,可自从苏东坡到过了,谁还敢小看我们惠州呢。一个“敢”字道出了惠州人的自信和对东坡的敬仰。他们说:苏东坡不幸,是客观的,但我们有幸。苏东坡贬到我们这里,苏轼的人格魅力,他留下的是一种千古不朽的精神与文化。
5、儋州“东坡井”旁对联:“凿井南荒,清泉生雅韵;关情闾巷,美德播南荒。”
6、《琼台记事录》:“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始之。”
7、苏轼曾对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无一不好人。”
8、章惇和苏轼是同科进士,后来当了宰相,大权在握,便将苏轼从惠州贬到儋州,一贬再贬。戏剧性的是,后来,宋徽宗登位时,章惇被贬官雷州,世人得知,多言恶有恶报,罪有应得。然而苏轼得知消息后,他不但没有泄恨之感,反托章婿安慰章惇家人:“海康地虽远,无瘴疠,舍弟居之一年甚安稳,望以此开譬太夫人。”
9、在海南,苏轼结识了一位读书人叫黎子云,家藏柳宗元文集,东坡前去借阅时发现,黎子云兄弟二人都是胸襟高远之辈。于是,彼此时相过往。一次,东坡从黎子云家归来,途中正遇急雨,他连忙到农家借来斗笠,还披上农家的蓑衣,穿上农夫的木屐;东坡这幅田夫野老的模样引得一路上的妇女儿童笑着拍手争相观看,连满街的狗也成群结队地对着他乱叫。
10、一日,军使张中邀东坡前去黎子云家。饮酒论文之后,座中有人提议捐钱修整一下黎子云的破茅屋,东坡欣然赞同,并为新屋取名“载酒堂”。新屋落成之后,东坡一帮人更常聚于此,岛上各地学子也前来向东坡求教。于是,载酒堂里开始响起读书声来。起初,几缕吟咏声在这间小茅屋响起时,显得有些孤单。然而
,渐渐地,这读书声感染儋州,感染琼州大地,最终,整个海岛终于响彻琅琅书声。这就是儋州的“东坡书院”。苏轼谪居儋州的这三年间,就在这里讲学明道,从此,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
11、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的确,乐观、
下一篇:100以内加减法竖式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