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是高效课堂的两条腿。
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天卉中学 刘金铭
诞生背景: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教师为主宰,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线。教师控制学生,以教定学(我能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剥削学生。
素质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主线。学生牵制教师,以学定教。(我能怎么学你就怎么教)解放学生。
这里一个不变的因素就是“学生为主体”,如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就是我们高效课堂的探索的命门。
顺应素质教育的高效课堂的五个改变:
1、理念的改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解放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
2、意识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目的的改变:变让学生学会为让学生会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4、方式的改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行预习前置,先学后教,改变先学后补,以大量的课外作业弥补课堂的缺失的情况。
5、角色的改变:传统课堂教师是主宰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学生是观众。高效课堂,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首席,是推手、引领者。
解读导学案
一、学案的特点:导学案是指以导学为方式,以学案为抓手,引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案。
其特点有:1、基础性。导学案是师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依托导学案学生先学—充分预习;教师预设—预置展点,进行填补,从而为高效学习打下基础。2、主导性。导学案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作用,环节的导线作用,学法指导的导行作用,“知识超市”的导惑作用,引导师生高效学习。3、利学性。导学案上关照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心里情趣的梯度性导学习题及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轻松愉快学习。
二、导学案的设计: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是高效课堂的两条腿。
2、问题性原则:做到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方法性原则: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4、梯度性原则: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设计基础题、探索题。)
5、时间性原则:要全面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吃得饱又吃的好,切忌任务量过大,增大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达到全体提高的教学目的。
6、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精典借鉴】如何设计好“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指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学习,特别是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是高效课堂的两条腿。
【二】、导学案的基本元素:导学案应包括课题(内容)课型、目标、重点、学法指导、环节及时间的预设、前置预习题型的设计等,导学案应体现阶梯型、实用性、实效性,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真正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导学案的使用:
【一】、使用导学案的集体备课
在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⑴准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