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美学的思想渊源

时间:2025-04-22

2008年 第7期(总第156期)世纪桥ShiJiQiaoNo.7,2008(GeneralNo.156)

先秦美学的思想渊源

王丽英

(许昌学院社科部,河南许昌 461000)

摘要:先秦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的源流,先秦美学的发展是建立在理本体,道本体和情本体三种思想基础之上。

尽管艺术、情感在这三种思想基础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但它们均源于古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宇宙感,源于解决把有限的人扩展为无限的人的问题。

关键词:理本体;道本体;情本体

在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先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阶段,至今还影响国人的实践理性、和谐等思维方式和观念都源自先秦。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中国美学的开端当然也要上溯到先秦,理顺先秦的美学思想将对整个中国美学有整体的把握。尽管中国美学线索多,资料杂,但认真分析,还是可以从中找出一定的普遍性和规律的。细究起来,可以从三条线索去把握整个中国美学史。这三条线索就是:儒家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理本体;道家以自然物理为核心的道本体和以屈原为象征、以李贽的童心说为代表的、以个人情理为核心的情本体。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先秦的美学思想的渊源作一概述。

一、儒家的理本体孔子的美学甚至他整个思想都是围绕着 礼 展开的,这个 礼 被赋予伦理道德的内涵,它和现世的人生紧密相连。我们以 礼 为线索看一下先秦儒家美学思想是怎样一步步传承的。

礼 本是周王朝统治下确立的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是周王朝对原始巫术的、礼仪的规范化,体系化。 礼 的庄严、规范要在 乐 的烘托陪衬下显现出来,所以周文化又被称为 礼乐文化 。尽管周朝统治者制定 礼 的目的是区分等级,便于推行奴隶主的统治,但它却 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 。而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晚期,战乱频繁、诸侯林立,周王朝的衰亡使 礼崩乐坏 。 礼 剩下的只是形式。外在,失去了权威的支持;内在,失去了民主性和人民性的光芒。面对社会的动荡和对周朝统治的眷恋,孔子试图通过对 礼 的恢复来挽救危难之中的世界。面对失去了内容只剩下形式的 礼 ,孔子首先要做的就是赋予它新的意义!!! 仁 。孔子继承了前人重视现实人生,讲问题推己及人的传统,他的 仁学 的根本是 孝悌 。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对父母长辈要 孝 ,对平辈兄长则要 悌 ,要敬爱、要顺从。人周围的同类,除了晚辈就是自己的长辈和平辈, 孝 和 悌 把可能出现的人际关系囊括了大部分。把人人都具有的这种血缘之爱作为 仁 的根本,从而使 仁 的存在具有了坚强的合理的基础。在孔子看来 仁 只是 礼 的内容,只是手段,孔子释 仁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礼 。 人而不仁,为礼何?人而不仁,为乐何? 孔

子接下来开始引导人们由 仁 至 礼 ,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孔子一步步的给 礼 填充上 仁 的内容,使礼的存在有了坚实的依据,而不再只是空无内容的形式。

致 仁 要靠个体的修养和努力 克己复礼 ,同时也不能轻视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审美和艺术在致 仁 的过程中能对人起到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审美和艺术的熏陶使人内在心灵发生转变,积极主动的致 仁 ,从而比外在的强制、束缚所起的效果更为长久有效。所以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学习的内容是理性的抽象和概括,乐是感性的快感,二者本有矛盾和摩擦。而 通过感官以 道#(学习的内容)为乐,则感官的生理作用,不仅不会与心志所追求的道发生摩擦,并且感官的生理作用,已完全与道相融,转而成为支持道的具体力量,此时的人格世界是安和而充实,发扬的世界。 正因如此,孔子把君子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设定为艺术的境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把君子人格的最终完成都落实到艺术上,把理性层面最终落实到感性上,力图消解感性和理性、外在的 礼 和内在个体追求之间的矛盾。

在儒家思想者看来,艺术最终的目的和结果都是更好地 使君子的人格(主体)与礼法秩序(客体)合二为一。 在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儒家建立了以善为美的美学思想。

二、道家的道本体儒家从人生的现实世界入手建立了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理本体美学,道家从另一个角!!!宇宙自然来思考问题,建立了以自然物理为核心的道本体美学。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 道 。较之老子的 道 ,庄子的 道 更为具体,无所不在,常常是就在物本身,在 蝼蚁 ,在 稊稗 ,在 瓦甓 ,甚至在 屎溺 。同时,庄子又认为 道 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人是有限的存在,在生死上,生人不知死事;在时空上,此时不知彼时,此处不知彼处。只有 道 突破了人在时空生死上的限制,是无限的永恒的存在。

据此,庄子认为善恶、美丑都是人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

收稿日期:2008-04-21

作者简介:王丽英(1974-),女,河南许昌人,讲师,研究方向:美学史,思想政治教育。

题得出的结论,如果站在 道 !!!宇宙自然的角度看问题,一切对立都将消失。所以庄子的快乐既不是 有朋自远方来 之乐,也不是 得天下 …… 此处隐藏:283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先秦美学的思想渊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