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

时间:2025-04-24

第 七 讲讲学与争鸣:中国古代的书院教育 讲学与争鸣:

官学:官府开办的学校。 官学:官府开办的学校。

私学:学者私人开办的学校。 私学:学者私人开办的学校。

书院:私学教育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书院:私学教育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私人创办为主,聚集大量图书, 私人创办为主,聚集大量图书, 个人读书治学兼授徒讲学。 个人读书治学兼授徒讲学。

一、书院的产生

最早的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唐代官方 最早的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唐代官方 ), 开设的皇家图书馆。 开设的皇家图书馆。 作为教育机构,唐末出现,宋代兴盛, 作为教育机构,唐末出现,宋代兴盛,延续 至明清。 至明清。

书院产生的原因

社会动荡和社会需要 书籍的集聚和传播 私人讲学的传统 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先秦私学——诸子百家讲学 先秦私学——诸子百家讲学 两汉精舍——名师大儒讲学 两汉精舍——名师大儒讲学 宋代书院——理学流派讲学 宋代书院——理学流派讲学

书院,私学分化发展的结果,高层次的私学; 书院,私学分化发展的结果,高层次的私学; 读书治学的场所,教书育人的基地; 读书治学的场所,教书育人的基地; 学术研究的中心,讲学争鸣的舞台。 学术研究的中心,讲学争鸣的舞台。

选址——风景优美 山川灵秀的名胜之地。 选址——风景优美、山川灵秀的名胜之地。 风景优美、 建筑——秩序严谨的内部布局 建筑——秩序严谨的内部布局。 秩序严谨的内部布局。 (照壁、泮池、讲堂、斋舍、祠堂、 照壁、泮池、讲堂、斋舍、祠堂、 藏书楼、启圣殿、明伦堂等) 藏书楼、启圣殿、明伦堂等)

审美取向 + 读书入世 + 谨守礼教

二、宋代著名的书院

宋代书院兴盛的主要原因 :

重视文教, 重视文教,思想文化环境宽松 佛教与儒学相融,理学兴起。 佛教与儒学相融,理学兴起。 乱世渐平,就学读书的社会需求提升。 乱世渐平,就学读书的社会需求提升。

【北宋六大书院】 北宋六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朱熹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朱熹、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朱熹、王阳明 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戚同文、 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戚同文、范仲淹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程颢、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程颢、程颐 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湛若水 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 茅山书院。 茅山书院。江苏江宁三茅山

【南宋四大书院】 南宋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朱熹讲学之所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岳麓

书院。 张栻讲学之所

丽泽书院。 丽泽书院。吕祖谦讲学之所 象山书院。 象山书院。陆九渊讲学之所

三、宋代书院的管理职事组织管理体制 《学规》管理 学规》 教学组织管理 图书、 图书、经费管理

(一)职事组织管理体制

山长、讲书、 山长、讲书、副讲 学生干部——管干、斋长、典谒、 学生干部——管干、斋长、典谒、引赞 ——管干 勤杂人员——厨夫、门斗、堂夫、 勤杂人员——厨夫、门斗、堂夫、看司等 ——厨夫

(二)《学规》管理 学规》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 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明其道不计其功。”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三)教学组织管理自由讲学 升堂讲说与导师制、导生制 升堂讲说与导师制、 考课与展礼祭祀制度 讲会、论辨问难与自学 讲会、 “岳麓之会”,朱熹、张栻,开讲会先河。 岳麓之会” 朱熹、 开讲会先河。 “鹅湖之会”,吕祖谦、朱熹、陆九渊。 鹅湖之会” 吕祖谦、朱熹、陆九渊。

(四)图书、经费管理 图书、书院图书的四个来源: 书院图书的四个来源: 疏请皇帝赐书;动员官绅捐赠; 疏请皇帝赐书;动员官绅捐赠; 自筹经费购置;自行刻书。 自筹经费购置;自行刻书。

书院的经费主要依靠学田 学田来源:一是官府赐给; 学田来源:一是官府赐给; 二是私人捐赠。 二是私人捐赠。

第七讲 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