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

时间:2025-04-20

必修二

第一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内容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水平要求 Ⅱ Ⅱ

第一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

1.交配类型: 不同 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1)杂交:基因型________ (2)自交:同一植物体的有性交配。 隐性 个体交配,可以用来测定 (3)测交:用杂种一代与________ F1的基因型。

2.性状类型: 形态特征 (1)性状:生物体______________ 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同种 不同 (2)相对性状:________ 生物同一性状的________ 表现类 型。

(3)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

显性性状 ,未表现出来的那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称为___________ 隐性性状 。 个亲本的性状称为______________ (4)性状分离:杂种的自交后代中,呈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3.基因类型: 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_____ 相对 性状 (1)等位基因:____ 的基因。

(2)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分别是控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的基因。

4.个体类型: 性状 ,如豌豆 (1)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________ 的高茎、矮茎。 基因的组成 (2)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__________________ , 如DD、Dd、dd。 不同 (3)杂合体:是指含有________ 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 育而成的个体,如Dd。 相同 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 (4)纯合体:是指含有________ 育而成的个体,如DD。

二、基因的分离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亲本(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子一代(F1): 高茎 自交↓ 子二代(F2): 高茎 ∶ 矮茎

数量比:

(3 ∶ 1 )

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一般说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 成对 存在的。亲本为纯合子的高茎(DD)和矮茎 (基因)是 _________ 显性 ,F1表 (dd),则F1 遗传因子为________ Dd ,由于D对d具有_______ 高茎 。 现为________

D 和________ d (2)F1 最终产生含________ 的两种雌雄配子,比

例为_______ 1∶1 。F1 中各种雌雄配子受精机会均等,随机受精产生 F2 ;F2 中有三种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比接近 DD、Dd、dd 1∶2∶1 ,显性与隐性两种表现型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1 ____________ 。

3.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F1 与隐性个体相交:Dd×dd ↓ Dd∶dd=( 1 ∶ 1 三、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

亲本(P):纯种黄色圆粒×纯种绿色皱粒

↓ 子一代(F1): 黄色圆粒 自交 ↓ 子二代(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数量比: ( 9∶ 3 ∶ 3 ∶1 )

四、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相对性状 1.豌豆的粒色和粒形是两对______________ 。

(1)粒色:黄色和绿色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

第一单元 遗传因子的发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