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脱之门_从_六祖坛经_看禅宗成佛的道路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惠能哲学
***
第26卷第6期 Vol.26 No.6
绥化学院学报
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2006年12月Dec.2006
解 脱 之 门
从 六祖坛经!看禅宗成佛的道路
胡止水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875)
一切宗教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都是生死问题。生死事大,世上每个个体都要经历一遍,无人可以逃脱,宗教中的转世轮回,天堂地狱等等理论能使人们在蒙昧的状态下得到一丝安慰。然而,生前死后之事终究虚妄,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乃是 领取而今现在#,如何从现世的苦难中解脱出来才是宗教的首要任务,因此,各种宗教都力求通过某种修行方法使教众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从而在思想上出离尘世苦难、获得心灵慰籍、重返精神家园。
在佛教刚刚建立时,释迦牟尼也曾经苦行修身,并进而发展出五戒及出家弟子遵循的戒律的规定,这是因为宗教几乎都主张肉体与灵魂是相互分离的,灵魂纯净而肉体不洁,因此
高境界,直到五祖对其点拨,惠能方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同
上,P6),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同上,P6)充分认识到 自性#的重要性。
惠能在与弘忍的第一次对话中便提到: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同上,P2)这
清楚地表明惠能已经找到了现实解脱的途径,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能够 见自心佛#,便能够 自度自脱#(同上,P49)。那么,佛性与自性是什么关系呢?
在 坛经!中有这样的表述: 于自性中万法皆现#(同上,P52), 万法#指的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从 自性#中,能够显现
需要通过对肉体的惩罚来达到对罪恶的祛除,对心灵的净化。出宇宙万物,因此 自性#是真如的本性,真如则是超自然超时但是佛教传到中国,达摩来华之后,佛教中国化的趋势日益明空的最高存在,而这种超自然超时空的最高存在,又是众生成显,直至惠能开创禅宗一派,虽然他还是以出世解脱成佛为目标,但解脱的方式已发生了明显变化。
从 坛经!来看,惠能十分重视自性的作用,这里的自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每个事物的特殊本质,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本质以区别于其他事物,人如果要葆有自我,就必须护持住自性,不可失却,这是第二层含义的基础;而自性的第二层含义指的是事物真正的本质,不会生灭,不会动摇,不会变化,不受外界影响。 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徐文明注释 六祖坛经!P43),因此自性是空。因为如果自性有所得,那么便是邪见,心量要广大,虚怀若谷,只有这样,才能使心灵活泼,不陷于邪见,但是又不能执著于空,因为如果念念不忘求空,那便是执著于空,自性并非生死相续的 长生#,而是不生不灭的 永恒#,因为它的 空#,所以能生万法,而因为它的 不空#,它又常在万物,使人能见,进而观其自性,顿悟成佛。
作为一代宗师,惠能对自性的理解亦经历了一个过程,在最初的偈语中,他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同上,P5)这是单纯的 破#,但是尚未达到最
佛的根基也即 佛性#,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同上,P3),因此自性是佛,正如 中土前期禅学思想史!所说: 此时自性亦是非自性,是对自性本身的消解,同时也是自性最高的实现。因而六祖之自性便是一合空有而又一泯空有的非自性的真实自性,便是大彻大悟的佛,是佛与众生、天堂与世间的无分别的合一。#
那么,如何才能认识自身佛性,使自性得悟呢?
首先,惠能继承了中国佛教中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传统,使得顿悟解脱成为可能, 自性若悟,众生成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同上,P111)佛性在众生中,众生皆可成佛。
其次,认识佛性需要善知识的指示,以及自心内在知识的自悟,其中自悟最为重要。 悟法传衣第一!中说: 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同上,P12-13)可见,只有通过这两种途径,才能认识自性,解脱成佛。
[收稿日期]2006-08-22
[作者简介]胡止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2004级研究生。
惠能哲学
最后,在解脱的过程中是 迷人渐契,悟人顿修#(同上,P42), 顿#、 渐#的区别是由人性的利钝来决定的。在这里,六祖强调尽管根基不同,众生皆能成佛,这是佛教平等思想的体现。但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根性利的人来说,顿悟即可成佛;对根性较钝的人来说,成佛就需要渐修,为此便要:1.修 自性内见#的功德;2.通过禅定的方法,做到于外不生心,于内能见本性,不著心也不著净,在 传香忏悔第五!中,更传自性五分法身香,即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详细讲述了成佛的法门。
经历了如上所述的过程,个体便认识自性,得以悟道解脱了。衡量是否 悟#的标准有三:一是用经典印证;二是用善知识印可;三是达阿罗汉果之后,自己心里便清楚明白。那么此时个体达到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可见,自性即是佛性,只要能认识到自性,便能够解脱
世事,但他们 云空未必空#,是为了维护理想、信念与尊严 …… 此处隐藏:206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