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教学案(一)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教学案
润扬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教学案(一)
【范围】
专题一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知识要点】
一、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1.物质的分类 通常分类法
强电解质
电解质
按组成分类法:,化合物 弱电解质 等。
非电解质
2.物质的转化
四大基本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其它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的量(n)
1.物质的量表示一定量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mol。 2.两个标准:(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标准0.012kgC-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2)1mol的标准: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集合。 3.摩尔质量(M)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单位:g·mol-1。
(3)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4)计算公式: 三、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摩尔体积(Vm)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有的体积(2)单位:L·mol-1
(3)特例: 标准状况下(237K,101kPa),1mol任何气体所占体积都约为22.4L,即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1 。 *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四、物质的量浓度(cB)
1.概念: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1。 2.计算公式:
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公式: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及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五、物质的分散系
1.基本概念:分散系、浊液、胶体、溶液。
高一化学期末复习教学案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本质、稳定性、外观、分离) 3.Fe(OH)3胶体的制备 4.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现象、吸附性等
解释:为什么明矾、FeCl3能够净水?Na2FeO 4能消毒和净水? 5.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含义和原则:
2.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用过滤和结晶、蒸馏(或分馏)、萃取和分液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2)化学方法:根据各组成成分及杂质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别加以分离。在提纯时,应最终将杂质转变为沉淀、气体或被提纯的成分。 七、常见离子的检验
八、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质子 Z个原子核 A
原子ZX 中子 (A-Z)个
核外电子 Z个
(2)电性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①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电子。②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个); ③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④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3.同位素与核素
上一篇:2016年度家庭记账本
下一篇:校园足球比赛秩序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