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质疑的辨析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质疑的辨析
科技信息○外语论坛○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9年第25期
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质疑的辨析
茹明阳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要】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80年代刚引进中国时受到了翻译界的极高推崇,到了20世纪末又受到诸多批判。本文分析了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主要质疑,并对其进行逐一辨析,最后得出结论:功能对等理论并没有过时,它对翻译实践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关键词】功能对等;翻译
【Abstract】In1980s,EugeneNida’sfunctionalequivalencetheorywasintroducedintoChinaforthefirsttimeandwasworshipedbyChinese
scholarsinthetranslationfield;whilebytheendofthe20thcentury,itwasseverelycriticized.ThispaperanalyzedrespectivelythemainquestionstowardsNida’sfunctionalequivalencetheoryandfinallydrewaconclusion:Nida’sfunctionalequivalencetheorywasnotoutofdateinthatitcanstillguidetranslationpractice.
【Keywords】FunctionalEquivalence;Translation
西方现代翻译理论领域的突出代表尤金·奈达(EugeneA.Nida),是公认的当代翻译理论的主要奠基人。在其40余本著作和250多篇论文当中,功能对等理论是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奈达翻译理论在80年代被引入中国,受到了中国译界学者的热烈欢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言必称奈达”的局面。但是,到20世纪末,许多翻译批评家开始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提出质疑。译界学者对该理论的态度从早期的全盘接受转变为目前的诸多批判甚至出现了全盘否定的趋势。其实每一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的地方,仅凭一种理论想要解决翻译中遇到的所有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固然有其缺陷,但是也有其有意义的部分,许多译界学者对其提出的质疑其实是基于对其的误读。笔者将该理论受到的主要批判与质疑归纳如下,并逐一辨析。
要懂源语,评价译文时只需要把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比较。如果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相同,那么译文就是一篇好译文。
对于第二点理由,笔者援引张南峰先生的一段话:“译文读者是一个群体,反应各不相同,这是客观事实,但是与原文读者比较而言,他们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属于另一个语言文化,必然有一些共同的反应,而且译者有可能对之作出颇为准确的事前估计或事后测量(张南峰,1999)”。因此,“读者反应”可以作为译文评判的标准。
4.质疑四:一些翻译学者认为“功能对等”是归化的翻译理
论,用功能对等的方式进行翻译,忽视了不同语言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违背了翻译的文化交流目的,会产生文化霸权主义(如王东风,1997,2000;刘英凯,1994,1997)。韦努蒂(Venuti),一位异化翻译的积极倡导者,甚至说奈达翻译理论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
笔者对此论断颇有质疑。从“功能对等”理论所体现的翻译原则来看,它明确指出:1)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尽量传递原文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但若形式是原文的一个重要成分的话就应另当别论;2)对原文进行的改动或文化调节应限制在枝节性的文化信息范围之内,重大的文化信息应该尽量保留;3)改动或文化调节的前提是直译可能会引起读者误解,看不懂或信息过载(Nida,1969:110)。由此可见,奈达并未提倡大规模甚至全盘的“归化”,他始终把传递原文意义作为翻译的主要任务,他所赞同的对文化信息的修改是有前提的。奈达指出“上帝的羔羊”在译语中必须被保留,因为这个词的文化负载量大,是《圣经》中一个重要的词汇,代表着“无辜”、“善良”、“至爱”等含义,在西方宗教信仰中,这些都是上帝的品性,因此即使在没有“羊”这种动物的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地区,也不能改译成“上帝的海豚”。同样,“雨后的蘑菇”在不承载重大文化信息且可能让读者看不懂时才能被翻译成中文中的“雨后春笋”,否则只能按字面翻译。当然,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译入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深,因此,用功能对等的方式进行翻译,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实行全盘归化翻译。我们不能说“功能对等”理论违背了翻译的文化本质,起到了文化蒙蔽的作用。
另外,叶子南教授也指出,语言形式不应该拿来当作介绍文化的工具。他指出,“除了为某一特殊目的,如用靠近源语的译法翻译以反映原文表达的文化特点,供学术研究所用,大多数情况下译者翻译的任务还是以传达信息为主。介绍源语文化不应该以牺牲译入语表达习惯为代价,因为靠近源语的译法总是会生成很多不符合译入语习惯的句子。真正想通过语言了解外国文化的话,有必要鼓励读者学习外语、读原文。”(叶子南,2001:10)
对于韦努蒂说奈达翻译理论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笔者也颇不认同。韦努蒂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且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倾向,指出了归化翻译在英美主流中潜藏的殖民主义因素。暂且不说笔者已经分析清楚奈达博士的功能对等理论不能被简单地规划为主张归化的理论,即便功能对等理论真的主张归化的思想,也不能说其为文化帝国主义。就拿英汉互译来说,当今世界有大量的英语被译为汉语,而从汉语译成英语的材料很少。如果 …… 此处隐藏:447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