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运动力学基础
时间:2025-04-24
时间:2025-04-24
运动学基础
第二章运动力学基础
运动学基础
学习目标 掌握运动中的力合力矩及其表现形式,并明 确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和形状改变的原因; 掌握影响人体平衡与稳定的因素。
熟悉牛顿运动定律的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熟悉骨、关节、韧带和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及
其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了解运动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其在人体运动
中受力分析中的应用。2
运动学基础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运动中的力与力 矩 一、运动中的力 二、运动中的力矩 一、力系平衡条件与人体 平衡类型 二、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人体平衡与稳定的特 点 第四节 骨、关节生物力学 一、骨的生物力学性质 二、关节生物力学 三、肌腱和韧带的生物力 学3
第二节 牛顿运动定律及 其应用 一、牛顿运动定律 二、牛顿运动定律在人体 运动中的应用 第三节 平衡与稳定
运动学基础
第一节 运动中的力与力矩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
个物体的作用,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线运动状态改
变的原因。力矩则是力和力臂的 乘积,是使物体转动状态 改变的原因。4
运动学基础
一、运动中的力(一)内力与外力的概念若将人体整体看做一 个力学系统,则人体 内力:骨骼肌张力、关 节约束力、韧带张力等,
内部各部分的相互作用,称为内力。外界 作用于人体的力称为 外力。
其中骨骼肌的张力是人体内力中的主动力。 外力:重力、支撑反作 用力等。5
运动学基础
运动中的内力和外力的关系1.内力与外力是相对的
人体整体
内力
骨骼肌张力
外力
人体环节
2.内力可以改变外力的大小 3.外力可用来增强内力6
运动学基础
(二)几种常见的外力1.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人体或物体的引力,是一 种非接触力。人体或物体受重力的集中点为重心,
其方向指向地心。2.弹力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以物
体相互接触使物体发生形变为先决条件。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成正比。
运动学基础
(二)几种常见的外力3.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线运动或滚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力,分 别成为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运动学基础
4.支撑反作用力 人体处于支撑状态时,人体重力作用于支撑面 上,支撑面又反作用于人体,这种反作用称为支
撑反作用力。如果人体处于静止状态,为静力性支撑反作用力;如果人体局部环节有运动,则支 撑反作用力会不断变化,称为动力性支撑反作用 力。
运动学基础
5.流体作用力 人体在空气和水中运动时,与流体发生接触,并 相互作用,流体对人体的作用即为流体作用力。 人体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可以减
轻肢体的重力 作用,对于肌力不足或关节疼痛的患者,可以借
助水的阻力和浮力进行康复训练。
运动学基础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一个力如果它产
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 力,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 叫力的合成。 3.力的分解 的逆运算。11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
平行四边形 法则是力的 合成与分解 的基础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
运动学基础
当骨骼肌在某一平面产生
力作用时,可将肌力分解为两个垂直分量:一个沿 着骨轴线作用,另一个垂 直骨轴线。前者起稳固关 节的作用,因而叫稳固分
量,后者是使骨产生转动的分量,所以叫转动分量。
运动学基础
(四)力的时间和空间累积效应 1.力的时间累积效应
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F·Δ t ),称为力的冲量。而将运动物体或
人体具有的“运动量”,即质量与速度的乘积(m v),称为动量。 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其所受的冲 量。13
运动学基础
动量定理在运动中有广泛的应用。 运动中为了减小外界的冲击力,通常需要延长外 力的作用时间。 为了给物体或人体强大的冲力,要求与物体或人 体接触(撞击)的时间要短。
增大作用力和延长力的作用时间,可以使人体或器械获得更大的速度。14
运动学基础
2.力的空间累积效应 力与力作用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F·S),
称力对物体作了功。力作用方向与其引起的物体运动方向改变一致,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正功。
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力的作用方向相反,这时力所做的功为负功。功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
运动学基础
通常讲骨骼肌做功,是指骨骼肌做的机械功。肌将其贮存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克服阻力使
环节及外界物体产生位移。等长收缩运动中,环节不产生位移,没有做机 械功,此时骨骼肌消耗的能量完成了“生理功”。 功和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能的量值是 通过做功来确定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 械能(动能和势能)的增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