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码头泊位资源的仿真配置研究-(3)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0引言
随着我国进出口业务增多,以及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入,港口的发展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港口作为国际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已从区域性竞争演变为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而集装箱运输和船舶大型化的发展,使得集装箱枢纽港的竞争又成了港口竞争的焦点。集装箱港口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而在建立和完善集装箱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通过调整某些技术参数,进行多方案对比,有利于港口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提高港口效益,实现港口运营的科学管理与决策。集装箱港口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就需不断地提高其运作效率。
目前,集装箱码头运作效率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集装箱码头的工艺流程,集装箱码头运作效率的研究大致可分为,锚地和泊位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装卸设备的优化配置研究、堆场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和物流路径优化研究等等[1]。但国内外对于集装箱港口泊位资源却少有具体的建模仿真研究。在集装箱港口资源配置问题中,国内外学者中主要研究锚地、泊位、桥吊和龙门吊等资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合理配置,但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中以传统的排队论模型来解决配置问题。
排队论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等优点,但在计算模型中假设港口以开放形式服务,系统中所有的码头泊位均可为所有船舶服务,为了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必须对不同货类分别计算,并且对同一货类也要将泊位和船舶按吨级大小分为若干个等级分别计算,尽管如此,在各种计算情况中也不能考虑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计算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别,导致计算结果的可信程度降低。[2][3]
笔者分析了集装箱码头泊位的统计指标,以国内某大型集装箱港口为例,基于管理系统采集数据,利用Excel工具来模拟集装箱码头泊位资源的仿真配置,建立了以港口等泊仿真模型,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泊位数量对集装箱码头装卸作业服务水平的影响。
1集装箱码头泊位统计指标
1.1泊位(Berth)
这是专为停靠船舶使用的场所,有一定的岸壁线,其长度应根据所要停靠的集装箱船舶的主要技术参数确定,并有一定的水深。一般集装箱船舶泊位的长度为300米,水深在12米左右。一座码头可能由一个或几个泊位组成,视其布置形式和位置而定。泊位的数量与大小是衡量一个港口或码头规模的重要标志。
1.2码头泊位运用统计指标
基本指标有: 泊位日历小时数、泊位占用小时数、泊位作业小时数、泊位占用率、泊位作业率、泊位相对作业率 、每米码头泊位吞吐量。
1.3泊位数优化
上一篇:埃森哲-深圳航空物流园区
下一篇:ASP NET word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