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力》教学案例(6)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例子,拉弹簧、用力握小橡皮球。)场面令我感动。实验结论的描述时,也有同学提出: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没有力的作用.这让我深信:学生的细致可以超出教师!
3、思教学之过: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有些问题没有直接回答,如:(1)人推车,人是否也受到车的推力?(2)人拉锯时,锯是否也拉人?在问题罗列后又立刻出示演示,虽演示能吸引学生,但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也许学生能想出比教师更好的方法,课后的学情调查中,一位同学和我交谈说:“老师你演示之前,我就猜到结果,因为在家我做过。”看来我低估了学生。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敢放得开,约只用了10分钟,
4、想教法之变: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要更新,应认识到: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要从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中转变过来,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改变教学法手段,充分认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从一堂灌中退出,课堂应是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辩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上一篇:第九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