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高一历史 专题一到专题五第二节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两个部分,答题时请将第I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 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西汉 C.东汉 D.隋唐 2. 2010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
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 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④制瓷技术的进步 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3.“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传统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5.厚葬是古代的陋习之一,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的陵墓如果被发掘,其大量的随品中将不会出现
A.精致如雪的白瓷 B.精雕细琢的玉器 C.图案精美的丝绸 D.熠熠生辉的青铜器 6.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
A、西汉 B、唐代 C、东汉 D、宋代 7.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A、成都和苏州 B、南京和杭州 C、苏州和杭州 D、广州和杭州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能够在19世纪末初步发展的内部的客观条件是 A、民族资本家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官僚地主的竞相投资 D、甲午战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9.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二字的含义,主要是指: A、受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B、机器生产
C、由私人投资兴办 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10.新航路的开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探险的激励 B、欧洲各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C、天文地理知识与航海造船术的进步
D、欧洲各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高一历史 专题一到专题五第二节
11.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右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1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之所以“短暂”的内在因素包括 ①工业结构不合理 ②封建君主专制的压制 ③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 ④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3.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①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提倡国货”运动 ②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形成
③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1898年9月2 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 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15.右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
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
16.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高一历史 专题一到专题五第二节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17.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
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 18.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下一篇:中天投资有限公司实习报告